出自明王世贞的《汉铙歌十八曲(其七)巫山高》
拼音和注音
wū shān gāo , yī hé gā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巫山: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王世贞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原诗
巫山高,一何高。湘水深,一何深。上有猱,木森森。
峰冠天,易旸阴。流清梦,托君音。含思弄态若不任。
翠旗金支玳瑁簪。疑明乍晦迥何寻。
寓目岑岑荡精淫。迫欲近之殆惊猜。
将远离之复徘徊。安能为期旦暮来。
巫山高,高以峻。湘水深,深以大。愿君王,志意正。
澹愉穆,绌非境。后天不凋三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