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飞塔凌霄起,宸游一届焉。
金壶新泛菊,宝座即披莲。
就日摇香辇,凭云出梵天。
祥氛与佳色,相伴杂炉烟。

作品评述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是唐代诗人张景源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九月九日登上慈恩寺浮图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寺庙的景致和祥和氛围的赞美和赏析。

诗中提到了“飞塔凌霄起,宸游一届焉”,指的是慈恩寺的宝塔高耸入云,象征着佛教的崇高和神圣。而“金壶新泛菊,宝座即披莲”,形象地描绘了慈恩寺内景,金壶上泛着菊花,宝座上披着莲花,引发了人们对寺庙的美景的遐想。

接着诗中写道,“就日摇香辇,凭云出梵天”,形容了佛像上的盖辇随着太阳的旋转而摇摆,犹如佛祖乘云驾车,翱翔于梵天之间。然后,又提及“祥氛与佳色,相伴杂炉烟”,描绘了慈恩寺空气中散发的祥和之气,以及飘荡的炉烟,使人产生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整首诗词运用了华丽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慈恩寺的景致的描述来表达对佛教的崇敬和美好寺庙氛围的感受。诗词中充满了浓郁的宗教和神秘色彩,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寺庙神圣和美好意境的向往,展现了唐代人们对佛教文化的关注和崇拜。同时,通过对慈恩寺景物的描绘,也展现了作者艺术的造诣和对美的追求。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慈恩寺的景致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寺庙的向往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其华丽的描写和充满宗教气息的意境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受,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美的独到见解。

诗词推荐

睡起情无著。晓雨尽,春寒弱。酒盏飘零,几日顿疏行乐。试数花枝,问此情何若。为谁开,为谁落。正愁却。不是花情薄。花元笑人萧索。旧观千红,至今冷梦难讠乇。燕麦春风,更几人惊觉。对花羞,为花恶。

女子

问此庵,有谁直下肯承当。不假良材并巧匠,重重帝网妙严庄。

女子

太空生两仪,群有函一气。飞走动植中,往往有常类。凡与常类殊,疑类复疑异。缙云开国公,来摄飞挽事。乘闲携家人,纵步至台治。三杯晚酣风,一笑春盎地。夜阑堂左楹,蒸出芝茁蒂。人不惯见芝,疑信初异议。诏除九天来,邮传三日至。笑开芝函看,默与芝事契。始摄今即真,虽疑

女子

黄蘖山前水绕沙,春风吹石长灵芽。午窗落硙飞琼屑,呜碗翻汤涌雪花。

女子

天末虹蜺晚未收,龙池新雨涨清流。鸥缘适意频依渚,鱼不贪香懒上钩。剩喜三边无警报,况当万宝得成秋。啸歌高蹈羲皇上,不复深贻海内忧。

女子

我本江湖一钓竿,直钩不幸得鱼难。虽然尚有扁舟念,一到君斋作是观。

女子

六峰环翠绕金蓝,下马初尝一酌甘。久旱喜看云气浃,晚风吹雨过江南。

女子

祖华五叶发灵根,端的知恩解报恩。大仰未忘东寺会,玄沙相继雪峰存。机梭传处难通路,针芥投时有妙门。鼻孔放光出气快,当年一斲尽泥痕。

女子

庐陵曾记画锦堂,黼黻韩魏开忠良。文章足以照千古,富贵岂止荣一乡?寿张新得河东记,中陶乃是安阳裔。知几不独见井泉,自是胸中有天地。春风入帘春雨收,下堂不受黄河流。彩衣诸郎舞新好,奉恩归拜髯参谋。衣冠文物能潇洒,不羡老裴居绿野。山中自有宰相家,休问桃源种桃者。

女子

小山月在影团团,满院清香特地寒。病骨逢秋眠较少,五更风露起来看。

女子

能将身入地,拔取母生天。岁岁盂兰会,今犹说目连。

女子

朝采畹中兰,暮采篱下菊。采采复采采,终日不盈掬。为怜芳洁姿,忍受红尘触。采兰杀风味,采菊盈芬馥。落英固可飧,何发饮藜藿。秋香亦可纫,保如鸣佩玉。俾尔全其天,得志在岩谷。所以山中人,终身抱幽独。

女子

风吹鲁国人,飘荡蜀江滨。湿地饶蛙黾,衰年足鬼神。时清归去路,日复病来身。千万长堤柳,从他烂熳春。

女子

忆昨共击吴门舟,我独千里君独留。江花粲尔不同醉,野月娟然增此愁。谈笑还令舌本强,诗篇顿觉笔锋柔。沧浪书信无消息,鸿雁来时数举头。

女子

林薄空蒙未见花,萦纡一径向溪斜。杖藜倚待船中客,山崦同寻卖酒家。

女子

虞舜南捐万乘君,灵妃挥涕竹成纹。不知精魄游何处,落日潇湘空白云。

女子

顾藉微官无一分,强能从俗亦徒纷。他乡骤喜逢诗伯,故里浑疑对竹君。莫为饥寒常道路,要留精力事耕耘。如君少壮端宜勉,老我衰摧直漫勤。

女子

问讯柳溪,溪上柳容,胡为带埃。叹阳春陡变,孰为披拂,赏音难遇,谁与徘徊。好在湖山,吾容不辱,寄径垂条岂偶哉。休摇荡,且深根宁极,免俗人猜。何妨傍竹依梅。待青眼春回一笑开。尽攀丝弄叶,效颦施黛,笼鞯拂帽,藉荫传杯。未碍飞绵,一高千丈,风力微时稳下来。天难问,

女子

鳞鳞别浦起微波,泛泛轻舟桃叶歌。斜雪北风何处宿,江南一路酒旗多。

女子

大千堆七窦,不及黄头老。刹刹等微尘,当□日杲杲。

女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