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灵岩寺

叠翠围僧国,幽栖孰有才。
名高仍可隐,骨俗岂宜来。
花发松香没,云销石色回。
何年脱身去,心委像前灰。

作品评述

《宿灵岩寺》是一首宋代李冠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叠翠围僧国,幽栖孰有才。
名高仍可隐,骨俗岂宜来。
花发松香没,云销石色回。
何年脱身去,心委像前灰。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在灵岩寺过夜的情景。灵岩寺被翠绿的山峦环绕,僧侣们在这幽静的地方修行。诗人思考着,在这样的僻静之地,到底有几个人拥有才华。那些名声高的人还能够隐居在这里,而那些凡俗之人又有何资格来此。鲜花开放,松树的香气弥漫,但很快就会消失,云彩也在石峰间变幻。诗人自问何时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心灵能够如同佛像一样平静无尘。

赏析:
《宿灵岩寺》通过描绘灵岩寺的幽静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僻静、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对绿树、鲜花、松香、云彩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灵岩寺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的氛围。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漠态度,认为真正有才华的人应该隐居于此,而凡俗之人则不宜前来。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思考,暗示了他对离开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清净生活和远离尘世的向往之情。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士子对禅宗思想和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名利和尘世纷扰的淡泊态度。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觉,表达了对心灵自由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禅意和哲理性。

作者介绍

约公元一o一九年前后在世字世英,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真宗天禧中前后在世。与王樵、贾同齐名;又与刘潜同时以文学称京东。举进士不第,得同三礼出身,调乾宁主。冠著有《东皋集》二十卷,不传。存词五首。《宋史本传》传于世。 沈谦《填词杂说》赞其《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

诗词推荐

雪里花开人未知,摘来相顾共惊疑。便当索酒花前醉,初见今年第一枝。

豪杰多自悟,不待文王兴。四方有余师,十厔岂无朋。我老不知时,早岁谁误称。归来理茅屋,对客食藜蒸。遇渴即饮水,何尝问淄渑。冠裳强包裹,毁誉如飞蝇。植根久已尔,苕颖日自升。忘我亦忘法,无水知消冰。

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予传澄心古纸样,君使制之精意余。自兹重咏南堂纸,将今世人知首尾。又得水底碧玉腴,溪匠畏持如抱虺。拜贶双珍不可辞,年衰只怕歔歈鬼。

高卧深居不见人,功名斗薮似灰尘。唯留一部清商乐,月下风前伴老身。

已能持律藏,复去礼禅亭。长老偏摩顶,时流尚诵经。独行寒野旷,旅宿远山青。眷属空相望,鸿飞已杳冥。

年年杜鹃啼,口滴枝上赤。今同苌弘血,三岁化为碧。因移新冢傍,颜色照松柏。

平生经世策,寄食不资身。孰使文章著,能辞辙迹频。帝城分不入,书札詗何人。子未知吾懒,吾宁觉子贫。

漠漠晴沙江水流,搴衣同上木兰舟。白蘋风起洞庭暮,碧树云横楚塞秋。羁客怀乡何限泪,孤臣去国不堪愁。夕阳帆影临空尽,谁念天涯独倚楼。

六合沉冥四壁空,梦魂只绕楚云东。明当挂席黄天荡,卧看茫茫柳絮风。

伯鸾下吴越。

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华夷图上应初录,风土记中殊未传。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南宫有意求遗俗,试检周书王会篇。

澈师何处觅遗踪,坐听云门寺里钟。正自年来苦行脚,个中元自有千峰。

明月已生城上头,小星光灭大星流。来朝放牓出宫去,何处残花转入沟。

衡门喜见过,相与话行色。江左昔之官,鄱阳饱从役。重湖绕官舍,尘不到旌戟。绿水平朱栏,青山临画鷁。鱼来城市富,雁下沙汀黑。玉楮光动毫,琼杯香泛席。固知足优游,但恐少宾客,聚散宁易忘,登临傥相忆。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山中泉壑暖,幽木寒更华。春鸟各噤口,游子未还家。云谁未及还,对此重兴嗟。何必因啼血,颜色胜曙霞。

花溪溪水出仟源,正对枢臣旧戟门。聊把一麾随宦牒,只寻三径乐丘园。传家远继东楼国,好客长开北海尊。胸次魁奇无一物,百年厚德畀儿孙。

夜凉河汉白,卷箔出南轩。过月鸿争远,辞枝叶暗翻。独谣闻丽曲,缓步接清言。宣室思前席,行看拜主恩。

迟迟白下棹,黯黯寒云津。怨别清江路,相看暮发人。客行偏冒霰,家在不逢春。长揖邮亭外,含情柳色新。

上人远自西天至,头陀行遍南朝寺。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护法护身惟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乍来松径风露寒,遥映霜天月成魄。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真法尝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