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平戎谷吊胡翙

立马荒郊满目愁,伊人何罪死林丘。
风号古木悲长在,雨湿寒莎泪暗流。
莫道文章为众嫉,只应轻薄是身雠。
不缘魂寄孤山下,此地堪名鹦鹉洲。

作品评述

《过平戎谷吊胡翙》是唐代诗人王仁裕所作。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立马荒郊满目愁,
伊人何罪死林丘。
风号古木悲长在,
雨湿寒莎泪暗流。
莫道文章为众嫉,
只应轻薄是身雠。
不缘魂寄孤山下,
此地堪名鹦鹉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平戎谷的感叹和悲伤之情。诗人立马于荒郊之地,眼前景象使他充满了忧愁之意。他在这里去祭拜“胡翙”,表达对逝去的伊人的思念之情。古木在风中哀叹悲伤,雨水湿透了寒莎,就如诗人心中的泪水一样暗流不止。

诗中的“胡翙”是指王仁裕的妻子胡氏,她早逝于林丘之地。诗人对她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伤感和悲凉之意。

诗人通过这首诗反驳了那些把文章所遭遇的嫉妒归咎于诗人的观点。他认为,真正应该受到批评的是自己过于好色的性格和轻佻的举止。

最后两句“不缘魂寄孤山下,此地堪名鹦鹉洲”表达了诗人对胡氏埋葬在孤山下的悲伤和对这个地方的称呼。“鹦鹉洲”指的是诗人的墓地,因为鹦鹉洲寓意孤寂和凄凉。整首诗以凄凉、悲伤的意境,描述了诗人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王仁裕,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区)人的王仁裕(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王仁裕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 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 “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王仁裕传》)。

王仁裕的生平

  王仁裕(880-956)字德辇。其先祖太原人,祖父王义甫任成州军事判官时,迁居秦州长道县碑楼川(今礼县石桥乡斩龙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事歧王李茂贞、前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病逝后诏赠太子少师。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病逝开封宝积坊私第。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其孙王永锡护柩归葬故里,又隔13年后,即宋雍熙元年(984年)王仁裕门生、宰相李昉撰文《周故太子少师王公神道碑》,张贺书丹并篆额,王永锡立碑于石桥斩龙村祖茔。

王仁裕的介绍

  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乱世,诸侯王称霸,新旧藩镇割据四方,从中原腹地到四川盆地,从哈南两广至渭水流域,战伐之声昼息夜发,民众遭兵燹涂炭,流离失所……

  在王仁裕长达四十四年的宦海仕途中,虽历经几代朝兴朝衰,皇权数次更迭,但终因其素有文名于秦陇之间而免遭后代同 乡人胡缵宗被罢黜回乡那样的厄运,于公元956年(同世宗显德 三年),以七十七岁高龄,终老于汴梁。

  但从他于《全唐诗》中仅存的一卷诗歌和其他史料。可以看 出他在作为诗人的一生中的忧国忧民之心、希冀清明盛世的政治 理想和身处乱世满怀羁旅之苦的人生情怀,这使得他在五代十国史上成为一个颇具实力和影响的诗人和作家。《追寻“诗窖”遗珍——王仁裕文学创作研究》(蒲向明)是近年出版的研究著作。

  《题麦积山天堂》是王仁裕留存的诗中写作较早的一首,这 也是他当秦州节度判官时的作品,诗曰:

  蹑尽悬空万冈梯,等闲身共白云齐。

  檐前下祝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少人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

  诗从“万冈梯”、“白云齐”、“群山小”、“落日低”、“人少 到”、“鹤频栖”六个角度在描写麦积山巍峨险峻的自然景观的同 时,也抒发了他登万仍山而小天下,期望大展一番凌云壮志的美 好愿望。而在公元921年,年已四十二岁的王仁裕离开故乡到兴元 (今陕西汉中)任节度使判官时写下的《题斗观山》一诗,表达 的则是一个诗人离乡背井,前途未卜,既想抛却尘世之梦、拨宅 成仙,又眷恋着故土希冀有一个太平盛世的迷茫、痛苦的心境。

  诗曰:

  霞衣敬举醉陶陶,不觉全家住降霄。

  拨宅只知鸡犬在,上天谁信路歧遥。

  三清辽廓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

  为有故办松柏健,露华凉叶铍金飘。

  “当时若效还而楚,尺寸中华未前侵,”这则是公元928年,他再度南下兴文,瞻仰兴之南山淮阴侯庙时,感古怀念写下的诗句,从中不难看出他面对祖国河山支离破碎、民众深受其苫而痛心疾首的情感。

  公元936年,石敬瑭取后唐而代之,建立后晋,王仁裕初为郎中,后升任谏议大夫。这期间,他曾奉命出使十国之一的南平国,途中,遇一书生因恃才傲物而遭全家坑杀之事,悲愤之余,他赋诗凭吊:

  立马荒郊满目愁,伊人何罪死林丘。

  风号古木悲长在,雨湿寒莎泪暗流。

  莫道文章为众嫉,只应轻薄是身仇。

  不缘魂寄孤山下,此地堪名鹦鹅洲。

  我们可从感受到其中不仅有物伤其类的哀恸,更有对唐末五代干戈扰攘、武夫悍卒嗜杀成性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除诗歌而外,王仁裕的文章在当世亦堪称出类拔萃,独具特色和魅力。他著有《紫阁集》、《乘招集》、《王氏见闻录》、《玉堂闲话》、《人洛记》、《开元天宝遗事》,并辑有《国风总类》五十卷。其中《开元天宝遗事》以直录和写实笔法,记述了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65年)问的佚闻琐事,有人物特写,如名臣姚祟、宋璋、张九龄,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名流如大诗人李白等,同时也有写当时风俗时尚的《传书燕》、《鹦鹉告事》、《探春》等篇,对研究当时民风民俗很有资料价值。《玉堂闲话评注》是蒲向明搜集整理《玉堂闲话》的今存单行注本。可惜《王氏见闻录》大多早已散佚,已难见全貌,对于作为王仁裕后人的我们,已很难读到,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王仁裕的轶事典故

  [公元八八o年至九五六年]字德辇,甘肃礼县人。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卒于周世宗显德三年,年七十七岁。少孤,不知书,以狗马弹射为荣。年二十五,始就学。为人俊秀,以文辞知名。唐末,为秦川节度判官。后仕蜀为翰林学士。唐庄宗平蜀,复以为秦川节度判安官。废帝时,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晋高祖时,为谏议大夫。汉高祖时,复为翰林学士承旨,迁户部尚书。罢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仁裕尝梦剖其肠胃,以西江水涤之,由是文思益进,乃集其生平所作诗万余首,号西江集,凡百卷。《五代史本传》宋史艺文志有乘辂集五卷,紫阁集五卷,紫泥集十二卷,紫泥后集四十卷,及开元天宝遗事四卷,并行于世。

诗词推荐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绿池遶迳几千栽,准拟登高泛酒杯。未到重阳归阙去,金英寂寞为谁开。

山客野。新把朝衔书写。庆想江南樗枥下。踏歌鸡黍社。休问坤牛乾马。大率人生且且。聊唤玉人斟玉斝。莫辞沈醉也。

海宇材能盛,风云气类从。一贤居上介,千里折遐冲。咨事须孙楚,论诗得正封。城东未为好,终不似乌龙。

长安朔风起,穷巷掩双扉。新岁明朝是,故乡何路归。鬓丝饶镜色,隙雪夺灯辉。却羡秦州雁,逢春尽北飞。

晓日开阊阖,春风满未央。水摇天仗影,花杂御衣香。覆槛红梢接,连钩紫鬣长。千钟浮帝酒,五色染天章。邹马摛嘉颂,夔龙拜寿觞。金舆归晚处,正在五云旁。

百年富贵,一觉邯郸梦。识破中流退应勇。纵生前身後,得个虚名,褒贬处、一字由他南董。故园归去好,还肯同归,大厦如今有梁栋。对青天咫尺,列宿森然,君莫怪,不见少微星动。且拂袖、林泉作诗人,尽明月清风,笑人嘲弄。

人世阴晴了未知,一僮一鹤自相随。已无少小尊前梦,惟有老来乱后诗。花落鸟啼眼几觉,水流云散醒多时。蟠桃结实三千岁,知熟黄粱几度炊。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头上无幅巾,苦蘖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相宜。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赏洽袁公地,情披乐令天。促席鸾觞满,当炉兽炭然。何须攀桂树,逢此自留连。

水落槎枯,田荒玉碎。夜兰秉烛惊相对。故家人物已无传,一灯却照清江外。色展天机,光摇海贝。锦囊日月奚童背。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

空使蜀人思董永,恨无汉剑斩丁公。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别君二十载,坐失两鬓青。吾道虽艰难,斯文终典型。屡作退飞鹢,羞看干死萤。一落戎马间,五见霜叶零。夜谈空说剑,春梦犹横经。新科复旧贯,童子方乞灵。须烦凌云手,去作入蜀星。苍苔高朕室,古柏文翁庭。初闻编简香,始觉锋镝腥。岷峨有雏凤,梧竹养修翎。呜呼应嶰律,飞舞

细听弃仍有,贪看立又行。落时晨却暗,积处夜还明。幸自漫山好,何如到夏清。似知吾党意,未遣日华晴。

每过明智寺,涉寺在山前。老衲分云坐,山猿抱子眠。岩花红杂雨,野水绿平田。火后伤心处,青山响杜鹃。

水浸野苗森碧玉,风翻早稻卧黄云。有年如许诚希见,农父犹言未十分。

冬实散肥壤,春苗动新叶。雅意非遗人,野情聊自惬。何言好事者,求访来相叠。会种十亩余,坐取诗盈箧。

一杯聊为送征鞍。落叶满长安。谁料一儒冠,直推上,淮阴将坛。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且放酒肠宽,道蜀道,而今更难。?

文字投盟不计官,古人能尔在今难。使君于此自为德,我辈因留后代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