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再过虔州,和前韵?

吾生如寄耳,岭外亦闲游。
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
望断横云峤,魂飞咤雪洲。
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
归路迷千嶂,劳生阅百州。
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
只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

作品评述

诗词:《郁孤台?再过虔州,和前韵?》

吾生如寄耳,岭外亦闲游。
赣石三百里,寒江尺五流。
楚山微有霰,越瘴久无秋。
望断横云峤,魂飞咤雪洲。
晓钟时出寺,暮鼓各鸣楼。
归路迷千嶂,劳生阅百州。
不随猿鹤化,甘作贾胡留。
只有貂裘在,犹堪买钓舟。

中文译文:
我的生命像是借来的,游历在山外。
赣石有三百里,寒江长五尺。
楚山微微有霰(雪),越地瘴气久不散。
眺望中断横云的峤(山峰),灵魂飞翔至雪洲。
黎明时分,寺庙的钟声鸣响,傍晚时分,各处楼阁的鼓声齐鸣。
回程的路上迷失在千嶂之间,辛劳的生活中见识过百州。
我不愿随猿猴或仙鹤的变化,宁愿甘心做一个贾胡(商人)留在这里。
只有貂裘陪伴着我,还可以买一叶钓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表达了诗人游历山川的心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诗人以自身的存在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将自己的生命比喻为借来的东西,游历在岭外山川之间,寓意着对世事的超脱和追求自由的态度。

诗中描绘了赣石的山川景色,赣石是江西省的一个地名,距离诗人所在的地方有三百里远,江水寒冷而急流湍急。楚山下雪微微有霰,而越地的瘴气久久不散,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诗人登高望远,眺望中断横云的山峰,灵魂仿佛飞翔至雪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悠远思索和超越尘世的向往。

诗中还描绘了寺庙的钟声和楼阁的鼓声,时辰的更迭和生活的喧嚣,以及诗人在归途中迷失在千嶂之间,领略了百州的风景和人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愿追随猿猴或仙鹤的变幻,宁愿甘心做一个贾胡留在这里,这里的贾胡指的是商人,表示诗人宁愿安于平凡的生活而不追求仙境或者名利。只有贵重的貂裘相伴,还可以买一艘钓船,暗示诗人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山川、天气和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和简朴生活的追求。诗人以自己的游历和观察,寄托了对人生和人世的思考,展示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把握。这首诗词以其简洁、深邃的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了对自然、生命和追求的共鸣。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雨过一村暗,风回百草香。刺船过古埭,倚杖立新塘。醉觉乾坤大,闲知日月长。暮归诗满卷,虽老尚能狂。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晓来窗外,正南枝初放,两花三蕊。千古春风头上立,羞退秾桃繁李。姑射神游,寿阳妆褪,色界尘都洗。竹扉松户,平生所寄聊耳。堪笑强说和羹,此君心事,指高山流水。陇驿凄凉,却怕被、哀角城头吹起。此处关情,为他凝伫,淡月清霜里。巡檐何事,岁寒相誓而已。

潇洒仙居院,楼台烟霭中。夜泉清浸月,午铎冷摇风。转目已成昨,累名俱是空。一尊林下醉,此兴谁与同。

双双纹羽弄清漪,全得天真似尔稀。万顷沧波供口腹,一梁寒日晒毛衣。雨归别岛呕唲语,风度前滩翕呷飞。好向口流最深处,等闲休要上渔矶。

呼韩骨冷复雕陶,夜夜穹庐朔月高。为问琵琶弦底话,得无一语诉腥臊。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虎榜初传淡墨名,饶山何重泰山轻。日边未得春风力,江右惟高月旦评。

不看萸、把酒对名山,无帽厌西风。渺四海故人,一尊今雨,万里长空。宇宙此山此日,今夕几人同。举世谁不醉,独属陶公。当日白衣几许,漫凄其寄兴,落日篱东。抚停云六合,借醉托孤踪。□吊古、不须多感,□古人、那得共杯中。拼酩酊,明年此会,谁此从容。

列郡皆用武,南征所从谁。诸侯重才略,见子如琼枝。抚剑感知己,出门方远辞。烟波带幕府,海日生红旗。问我何功德,负恩留玉墀。销魂把别袂,愧尔酬明时。

西方真人为行密,臂上记珠皎如日。佛名无著心亦空,珠去珠来体常一。谁道佛身千万身,重重只向心中出。

萧然在涧。景色秋来冠。几缕明霞红未断。矫首时时遐观。回思五马清游。分明前辈风流。留作山间佳话,更谁愁上眉头。

因山为高,爰陟其首。玉趾躩如,在帝左右。帝谓我王,予怀仁厚。凑言顾之,永绥九有。

不识刘郎莫便语,酒酣耳热未全疏。士当穷困能无慊,我自斟量愧不如。横槊赋诗俱有分,轻裘缓带特其馀。当今四野无尘土,宜有奇才在草庐。

昔有二大士,比变相差池。一隐卢老堂,一作贫舍儿。任缘本无意,音韵偶追随。高唱既绝诣,豹隐那得窥。颖公实静者,妙赏心自知,以此墨守虑,远继白雪词。首叙同契语,生死一推移。末祛唱酬迹。风月非所私。中间任游戏,不假永篇题。自此探骨髓,杜兰杂香蘼。翻思前作者,往往

荒城下余照,高树留残雨。林静微花落,梁空孤燕语。美人事征讨,日夕严虎旅。接袂竟何由,持杯望烟渚。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乱香飞。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月指山间颇不平,何须江上有风清。用之不竭词虽侈,却道平分意未宏。严子五言终耐久,隐侯千载已寒盟。肯於明月相料理,定有清风不世情。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文闱数战夺先锋,变化须知自古同。霹雳一声从地起,到头身是白云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