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五十一首

瓶锡当年寄此间,山云冉冉水潺湲。
而今重到经行处,一会水云犹俨然。

作品评述

《偈颂五十一首》是宋代释道冲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给出中文译文和对其诗意和赏析的分析。

中文译文:
瓶锡当年寄此间,
山云冉冉水潺湲。
而今重到经行处,
一会水云犹俨然。

诗意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僧人重返一片山水之地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佛法的领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图景。首句“瓶锡当年寄此间”,表达了僧人很久之前曾经将自己的行李寄存在这个地方,现在又重返此地。这里的“瓶锡”指的是僧人的行李,也代表了佛法和禅宗的象征物品,暗示了僧人对佛法的执着和追求。第二句“山云冉冉水潺湲”,以冉冉流动、悠然而潺潺的描绘方式,展现出山水景色的宁静和美丽。山云流动之间,水流声悠扬,充满了恬静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而今重到经行处,一会水云犹俨然”,表达了僧人回到这个经行(念经)的地方,经行场景所带来的宁静与美好仍然如故。这里的“经行处”代表僧人修炼的地方,也是一种僧侣心灵的场所。以此来比喻静心修行的美好境地,同时也传达出佛法的殊胜之处。

通过这首诗,作者将自然的美景与佛法的修行相结合,以此诠释了僧人在山水之间领悟到的宁静和美好。这首诗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佛法的敬畏和追求。通过观察自然中的美好,作者传达了对佛法修行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渴望。这首诗整体语言简练清晰,意境深远,展现出宋代诗人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的意境。

诗词推荐

粤从太极分,大块溟涬洩。人生於其间,三才位成列。人极苟不立,清宁将竭裂。厥初始断鳌,万古功卓绝。谁触不周山,地摧天柱折。娲皇不炼石,方圆成陷缺。九载困怀襄,东柱至西碣。乘载微司空,斯民化鱼鳖。上下三千年,世变几更迭。谁与持风轮,不至人类灭。鲁庙祠太牢,汉庭

鉴湖狂客又西湖,笔砚生涯计已迂。五斗自惭腰不折,四方安得口能糊。家山迢递乡心远,灯火凄凉客影孤。莫误风前看落雁,尺书还肯寄来无。

绅笏视林薮,达人忘异同。端知柱下史,却笑鹿门翁。犴狱仍阴德,诗书亦隽功。何须笠泽去,烟浪放船篷。

美人捭阖计仍频,我佩阴符亦可凭。绾就同心坚待辱,羽山下是西陵。

萧然天地一吟身,著向荒村野水滨。耳底松声风奏乐,窗间竹影月传神。无田种秫难谋醉,有砚遗家未是贫。除却推敲无别事,襟怀拍塞四时春。

灉湖唯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

向来上阳人,尽属沙叱利。长门不用守,蜥蜴草间戏。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经冬不雪苦嗷嗷,快手真成一战鏖。坐对瓦沟成委积,直疑鬓脚共萧骚。解除热恼春无瘴,宁恤刍薪价益高。不见扬州旧诗伯,尚欣湖海独争豪。

僻居谋道不谋身,避病桃源不避秦。远入青山何所见,寒花满径白头人。

昔闻河上公,今见濠上翁。姓名氏时易,道德经解同。

江月照将夕,江风吹欲霜。残书看莫尽,病骨凛难当。俯仰年龄迈,飘零道路长。丰年易图饱,何乃又殊方。

扈从齐宫每赐茶,玉瓯常沦建溪芽。今朝值雨传宣免,只向阶前侍翠华。

未尽通宵话,犹如一日秋。壮怀天共远,归意雨同留。灯烬何明灭,蛩声静应酬。十年为客梦,应不负瀛洲。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浩荡江风动客襟,短亭清晚一登临。乱霞藏日半天缬,渌水浸空千顷金。壮志未成游学恨,素交将散别离心。前山更有难寻景,试为闲来一苦吟。

晴烟漠漠日晖晖。天际远山低。槛外碧芜千里,坐来目送鸥飞。诗笺谈尘,珠盘落落,玉屑霏霏。更把登临余兴,翻成白雪歌词。

两地曾辞最重权,功如温树懒能言。从来富贵知何限,少有元戎是状元。

清秋看长鹭雏成,说向湘僧亦动情。节屋折将松上影,印龛移锁月中声。野人陪赏增诗价,太尉因居著谷名。闲想此中遗胜事,宿斋吟绕凤池行。

客路重阳日,登高寄上楼。风烟今令节,台阁古雄州。泛菊聊斟酒,持萸懒插头。情人共惆怅,良久不同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