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白居易的《赠邻里往还》
拼音和注音
gǔ ròu dōu lú wú shí kǒu , liáng chǔ yī yuē yǒu sān ni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骨肉:(名)①比喻血统关系近的亲人:亲生~。②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相连。
依约:依据;沿袭。仿佛;隐约。大约;大概。形容情意缠绵。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诗
问予何故独安然,免被饥寒婚嫁牵。骨肉都卢无十口,粮储依约有三年。但能斗薮人间事,便是逍遥地上仙。
唯恐往还相厌贱,南家饮酒北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