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丘逢甲的《东山感秋词》
拼音和注音
tiǎo dēng zì xiě rèn lán jù , yī juàn lí sāo dāng guó fē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离骚:战国时楚国屈原的抒情长诗。作品表达了关心国家命运、要求改革政治的进步理想,倾诉了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和忧愁,表现了对保守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塑造了诗人自己的忧国忧民、忠贞不渝的艺术形象。作品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穿插大量神话,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挑灯:1.上世纪30年代前民间照明都用油灯,碟形器皿内倒入适量的灯油(一般为豆油或菜籽油)中间放置一根灯芯,为使油灯保持一定亮度,需要适时用针、簪挑动油灯灯芯,这就是所谓的“挑灯”。2.把灯挂在高处:~夜战。
一卷:一排。
国风:《诗经》的一部分。大抵是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
当国:1.执政;主持国事。2.本国。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原诗
万树秋声撼睡童,读书情趣逊欧公。
挑灯自写纫兰句,一卷离骚当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