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膳部李郎中秋夕

淅淅复修修,凉风似水流。
此生难免老,举世大同愁。
萤影明苔藓,鸿声傍斗牛。
犹分省署直,何日是归休。

作品评述

《和膳部李郎中秋夕》是唐代姚合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夕时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诗中的第一句“淅淅复修修,凉风似水流”描述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声和凉风如水般流淌的情景,给人以凄凉和寂寥的感受。

第二句“此生难免老,举世大同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衰老和世间万物都难免的忧虑。这句话也暗示了作者对于世间万事难以改变的感慨。

第三句“萤影明苔藓,鸿声傍斗牛”通过描绘萤火虫的光影在苔藓上闪烁,鸿雁的叫声在斗牛星旁回荡,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心情。这里的苔藓和斗牛星象征着青山绿水,与大自然相伴的安逸和宁静。

最后一句“犹分省署直,何日是归休”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乡的渴望。诗中的“省署直”指的是官署,作者希望能早日解脱束缚,回到家乡安享天伦之乐。

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孤独、岁月和归乡的思考与希望。通过描绘秋夕时的凄凉景色和人生的无常,诗中透露出对自然美和家乡乡愁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以寥寥数语展现出诗人的深情与感慨,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作者介绍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诗词推荐

水满陂塘草满川,望中茅屋起孤烟。十年不踏安丰路,遂与清淮作次边。

不共众山同,岧峣出迥空。几层高鸟外,万仞一楼中。水落难归地,云篱便逐风。唯应霄汉客,绝顶路方通。

消得刚风三日夜,吹开正色泬寥笑。苏门月明朗君长啸,太华云高我昼眠。

多少人间狭路偏,山川还是旧山川。淡然忘笑兼忘指,嘿嘿真成第一禅。

绿杨闭户是谁家,半出红楼映断霞。无赖流莺啼尽日,晚晴门巷落花多。

城头雨脚黑不断,阶下冻潦流已满。出门咫尺无所适,积雾连云接平坂。城中家人沈与赵,我忽思之费招挽。赵子闭门卧不出,沈生冲泥来独晚。临阶下马入我堂,琅琅高咏不可忘。瑶徽浮尘为我拭,磁罂浊酒为我尝。西邻彭生亦豪士,四壁风雨卧一床。隔墙深夜呼即至,三人团坐倾壶觞。

仙署淹清景,雪华松桂阴。夜凌瑶席宴,春寄玉京吟。烛晃垂罗幕,香寒重绣衾。相思不相访,烟月剡溪深。

郧波翻縠抱城流,梦比春风第一州。槁质枉陪温树密,胜襟还负岘亭游。风英百种纷如绣,溪羽千声巧命俦。遥识使臣兴感地,浮云长映最高楼。

城居久矣厌尘劳,来访名山写郁陶。客路行随流水远,征人与坐白云高。千林舞翠吹蓬鬓,二麦摇青照紵袍。努力共登天尺五,要看飞雪喷云涛。

白玉堂中书漏迟,小姑新学竹枝词。中郎禾力高千丈,不称诗情不作诗。

卯时偶饮斋时卧,林下高桥桥上亭。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雨醉初醒。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生计悠悠身兀兀,甘从妻唤作刘伶。

浪竹低枝扫隙尘,到帘清月欲留人。西家一斛黄华酒,沈醉吴音贺季真。

年光箭脱无留计。才过立春还守岁。要知一岁已寻侬,听打个惊人喷嚏。椒盘荐寿休辞醉。坐听爆竹浑无寐。明朝末后饮屠苏,白发从渠相点缀。

公不生唐世,贞元事若何。主恩思报切,臣罪忤时多。佞舌攻何忍,刚肠死不磨。倚兰凝伫久,一鹭点沧波。

今晨佳宴。昨夜南极星光现。鹤舞青霁,丹凤呈祥瑞气飘。仙书来诏。绿鬓朱颜长不老。满劝香醪。祝寿如云转转高。

居然真乐地,跬步亦徜徉。大器何曾局,修程未易量。中天就躔象,吾道即宫墙。万斛泉源在,非徒志秕糠。

平沙极浦无人度,犹系孤舟寒草西。半夜起看潮上月,万山中有一猿啼。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燕子日长宜读书,若为病思每欺余。形骸筋力今如此,惭愧丁年不荷锄。

晓莺声里。睡思酣犹美。旖旎红娘冰雪体。洛女巫娥浮靡。紫骝踏月嘶风。华裾织翠青葱。归去一场春梦,空吟旧绿新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