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判□□之母吕宜人挽诗

昔在伤皇辟,子行犹不归。
嫠居言有则,丧事礼无违。
轲母三迁教,莱儿七十衣。
至今霜月夜,松竹带芳徽。

作品评述

《张运判□□之母吕宜人挽诗》是宋代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张运判的母亲吕宜人在丧子之痛中坚守传统礼仪的形象,展现了她高尚的品德和对儿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吕宜人的赞美和思念之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词没有提到具体的场景和事件,而是通过隐喻和意象来呈现吕宜人的形象。在诗中,作者提到了吕宜人守礼的品性,她在失去儿子后仍然坚守着丧事礼仪,没有违背传统。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敬佩,也彰显了她对儿子的深深怀念。同时,作者也通过描述霜月夜、松竹等景物,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氛围,与吕宜人内心的悲伤相呼应。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传达了作者对吕宜人高尚品德和对逝去儿子的深深怀念之情。它展示了家庭情感和传统礼仪的力量,使读者在感受悲伤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对母爱和家族情感的崇高赞美。

作者介绍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病中嫌雨又嫌晴,自是情怀未若平。两日雨多端不恶,市声洗尽只檐声。

数年分散秦吴隔,暂泊官船浦柳中。新草军书名更重,久辞山径业应空。渡头潮落将行客,天际风高未宿鸿。此日相逢魂合断,赖君身事渐飞冲。

蜗名蝇利处樊笼,世事□其转眼空。惟有高人林下隐,只求明月与清风。

夜行如在旦,残月清林光。云气生深涧,露华从蚤凉。白沙郁浩浩,翠壁凝苍苍。寂历松柏径,经过花草香。鸡声互村落,曙色动柴桑。即事况多感,离心含永伤。

飞飞鸿雁旧山川,有泪沾衣感昔贤。猛拍阑干因猛省,从来沧海变桑田。

凤去台空事尚存,晨钟暮鼓换罏薰。鱼龙吞吐四海水,鸾鹤歌啸三天云。花觉月寒春又老,沙知潮落夜将分。紫霞真人去路杳,步虚一声闻不闻。

万里相逢贪握手,蓬门今始为君开。留连城郭今如此,有底忙时不肯来。

无骨之内,强名之名。监观万宇,统治九清。真期保祐,瑞命昭明。乾乾翼翼,祗答财成。

舌本澜翻郭璞书,试今措手验何如。星辰聚处收玄武,江汉潮边避尾闾。山水流形开阖后,阴阳受气混沦初。要参融结玄机破,心眼长教等太虚。

花有重开日□圆。

次从佑阜至思崇,攒影俱分上下宫。闻似八陵旧山水,地垂西北耸南东。

露下五愿秋,雨打三杨愁。齐梁才子多,埋在青山头。

三月初三花正开,闲同亲旧上春台。寻常不醉此时醉,更醉犹能举大杯。

朝愁暮愁愁不已,生为愁人死愁鬼。百禽唯尔尤可喜,劝我移住醉乡里。刘伶毕卓善自谋,生前死后不识愁。

东上高山望五湖,雪涛烟浪起天隅。不知范蠡乘舟后,更有功臣继踵无。

春朝散微雨,庭树开芸绿。上有怀春鸟,间关断复续。谓言□野中,定是珠城曲。我自牵时幸,以惭羁旅束。尔不鸣幽林,来此将何欲。

前辈凋零尽,如公尚典型。为僧眉独白,见客眼长青。教子成三俊,传家有六经。我来问奇字,应许扣柴扃。

静而神,默而真。方寸绝四壁,大千成一尘。拈来百草头边看,浩荡华华叶叶春。

帝失遗珠不知处,离朱象罔遍咨询。彼皆宗此于方外,汝独问之于水滨。求我声音难见佛,得吾骨髓别无人。即今牛骥嗟同皂,天网何时罩凤麟。

远树平川半夕阳,锦城遥辨立危墙。闲思胜事多遗恨,却悔公心是谩忙。灌口阙寻惭远客,峨嵋乖约负支郎。灵龛一望终何得,谬有人情满蜀乡。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