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施肩吾的《越中遇寒食》
拼音和注音
qù suì qīng míng zhà xī kǒu , jīn zhāo hán shí jìng hú x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清明:(形)有法度,有条理:政治~|~世界。[反]腐败。②(形)清楚而镇静:神志~。③(形)清澈而明朗:月色~。[反]混浊。④(形)晴朗:天气~。⑤(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日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镜湖:古代长江以南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东汉永和五年公元年在会稽太守马臻主持下修建。以水平如镜﹐故名。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2.吃冷的食物。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
今朝:(名)现在,如今:数风流人物,还看~。
去岁:过去的一年。
霅溪:霅溪zhàxī水名,在浙江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原诗
去岁清明霅溪口,今朝寒食镜湖西。信知天地心不易,还有子规依旧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