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庚子叨贽合州甘守》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想陈述礼乐的道理有三千条,
乘着东风,启程万里之船。
战马无需停下蹄,文化依然兴盛。
石鱼间出现祥瑞之兆,先驱为我开道。
人们知道制造坚固的梃枘和坚甲,
政治比黄钟的快慢弦更缓和。
愿意借助风云来迅速行动,
犹如一声雷霆炸裂九重天。
诗意:
《庚子叨贽合州甘守》表达了对礼乐文化的推崇和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期望。诗中作者以雄浑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了自己对于礼乐文化的坚定信仰,并希望通过东风的力量,乘着万里之船,将这种文化推向更远的地方。作者通过描绘战马不停歇、石鱼出现祥瑞等形象,暗示了国家的繁荣和安定,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雄浑有力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礼乐文化的热爱和对社会稳定的渴望。作者通过东风和万里之船的意象,表达了推广礼乐文化的决心和远大抱负。战马不停蹄的描绘,凸显了即使在战乱纷扰的时代,文化仍然可以保持兴盛。石鱼出现祥瑞的描写,象征着好运和繁荣的到来,也预示着国家的安定和昌盛。最后的雷爆九重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力量。整首诗词气势磅礴,充满了豪情壮志,表达了作者对于礼乐文化的推崇和对社会稳定繁荣的向往。
作者介绍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