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李老隐居

南渡中兴老,幽栖日月长。
买山供杖履,引水到池塘。
习懒今成癖,贪杯剩欲狂。
相过旧宾客,不换野衣裳。

作品评述

《过李老隐居》是郑克已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渡中兴老,幽栖日月长。
买山供杖履,引水到池塘。
习懒今成癖,贪杯剩欲狂。
相过旧宾客,不换野衣裳。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郑克已拜访李老隐居的情景。李老是南渡中兴时期的老人,他在幽静的地方隐居已久。郑克已来到李老的居所,看到他已经买了山地作为行走的拐杖和履物,并引水灌溉了池塘。然而,李老过于安逸,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沉迷于饮酒,欲望无度。尽管如此,他仍然欢迎来访的客人,不愿意更换自己的朴素衣服。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李老隐居生活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写李老的隐居环境和他自身的习性,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李老追求安逸与自由,但这种追求却使他陷入了懒散和放纵的境地。

诗中的"买山供杖履"和"引水到池塘"表明李老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方式,他通过购买山地来作为行走的拐杖和履物,以及引水到池塘来营造一个宜人的环境。这些细节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入感受自然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感觉。

然而,诗人也揭示了李老过于安逸的弊端。"习懒今成癖,贪杯剩欲狂"表明李老的懒散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恶习,他沉迷于饮酒,欲望无度。这种放纵和贪欲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思考人性和追求的境界。

最后两句"相过旧宾客,不换野衣裳"表明李老虽然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但他对来访的客人持开放态度,不愿改变自己的简朴打扮。这种态度显示了他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脱和对真实自我的坚持。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李老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自然、宁静和追求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它引发了对于追求安逸与自由的深思,以及在追求中可能带来的懒散和贪欲的警示。

诗词推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南北城高俯堑深,过帆猝猝倦登临。两山未远瓜洲渡,十里俄惊皂角林。坐想英灵犹炯炯,眼看祠庙独阴阴。塘村共说兴亡处,笑指东河血未沉。

多识名公与钜卿,也携贽卷到柴荆。神巫未易觇壶子,太卜安能筮屈平。且喜天网家有种,不忧日者传无名。村翁耄矣诗全退,同社诸人各善鸣。

析骸易子守孤城,六万惟馀四百人。生道杀民民不怨,千年庙食尚如新。

一年两蹈西山路,西山笑人应鲜语。胸中百解朱墨尘,两卷珠帘无半句。殷懃买酒谢西山,惭愧山光开我颜。鬓丝浑为催科白,尘埃满胸独遑惜。

高丽条脱琱红玉,逻逤琵琶捻绿丝。蛛网屋煤昏故物,此生惟有梦来时。

世上岂无千里马,能骑千里马何人。直须读书破万卷,始用子笔如有神。

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气{上祝下土}。不是上天堂,便是入地狱

南经湘浦北扬州,别后风帆几度游。春酒谁家禁烂漫,野花何处最淹留。欲凭尺素边鸿懒,未定雕梁海燕愁。长短此行须入手,更饶君占一年秋。

世无良乐久,骥足谩驱驰。尚喜心无愧,渠忧人未知。尘埃浑眯目,魂梦识佳时。好在张仪舌,男儿讵可期。

霜霁午羲暖,潦收沙路晞。束山知寺古,避客怪僧稀。箨滑涉危屐,藤钩穿密衣。月黄风不动,灯火虹桥归。

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死者岂必知,我心元不死。平生让国心,耿耿方在此。

春雨满江城。汀洲春水生。更悲久雨似春酲。犹有一般天富贵,夜来雨、早来晴。年少总看灯。老来犹故情。便无灯、也自盈盈。说著春情谁不爱,今夜月、有人行。

青莲两两照山开,道是金仙手自栽。人与金牛俱不见,更从何处觅心来。

破氈吟雪拥清寒,有客虬髯急如疳。岁月苍茫千里暮,乾坤博大岁人闲。依乘自许风云际,邂逅相逢草泽间。西上月林春来半,白欧黄鹄看江山。

四天净色寒如水,八月清辉冷似霜。想得越人今夜见,孟家珠在镜中央。

朝观俯尧阶。宠拜新恩天上回。欢动边城十万户,民怀。荣见旌旗却再来。清晓敞铃斋,庭下鸣鼍绮宴开。红袖两行频捧劝,金□利市应销十二钗。

青入西山烟渺渺。天机只在菰蒲杪。风解冰澌融小沼。人静悄。一声何处啼山鸟。杖策寻芳逢野老。草芽柳眼明残照。归到圭塘还独钓。心事了。箫声缓和渔家傲。

十载九华边,归期尚渺然。秋风一乘传,更觉负林泉。

传街轧轧度车声,夹道翩翩共雁行。色养正须夸独乐,真廉何得似双清。便当坐进传吾道,何必求为身后名。大字已烦呵妙手,一犁依旧作胜氓。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