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敕使联镳上翠岑,飞泉跃涧吼雷音。
凌高一览知天远,迂曲千蹊觉洞深。
龙蛰沧溟蛟舞壑,枭横碧落凤归林。
山灵护得神祠在,苔蚀秦碑古树阴。

作品评述

《泰山》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泰山上,皇帝的使者骑着马队穿过翠岑山脉,飞瀑跃过峡谷,发出雷鸣般的声响。站在高处俯瞰,感受到天空的辽远,蜿蜒曲折的小径让人觉得深入其中。龙蛰伏于浩渺的大海,蛟龙在山谷中起舞,雄鹰横飞于碧落之间,凤凰归巢于林中。泰山灵气护佑着神祠,苔藓侵蚀着秦碑和古树的阴影。

诗意:
这首诗以泰山为背景,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诗人通过形容泰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山脉与文化遗迹之间的联系。泰山高耸入云,奇峰异石、飞泉流瀑、山谷回响,展现出其雄伟壮丽的景象。同时,诗中也暗示了泰山作为帝王封禅之地的神圣地位,以及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泰山之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恢弘和神秘。首句"敕使联镳上翠岑,飞泉跃涧吼雷音"以豪迈的笔调描绘了驰骋在泰山山脉之间的使者队伍,以及飞泻而下的瀑布所带来的雷鸣般的声响,给人一种雄浑壮丽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绘俯瞰泰山的景象,表达了对天空辽远和山脉曲折的感受。"凌高一览知天远"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感受到天地之间的辽阔无垠;"迂曲千蹊觉洞深"则揭示了泰山蜿蜒曲折的小径,给人一种探索未知的神秘感。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述龙蛰、蛟龙、枭和凤凰等形象,展示了泰山神秘而灵动的一面。"龙蛰沧溟蛟舞壑"以浩渺的大海和蛟龙起舞的场景,表现出泰山的神秘与动感;"枭横碧落凤归林"则以雄鹰横飞和凤凰归巢的形象,描绘泰山的辽阔和安宁。

最后两句"山灵护得神祠在,苔蚀秦碑古树阴"则表达了泰山作为神圣之地的保护力量,以及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转对泰山的影响。山灵护佑着泰山的神祠,使其得以保存至今;而苔藓侵蚀着秦碑和古树的阴影,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强调了泰山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贵性。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描写,展示了泰山的壮丽景色、神秘氛围以及与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诗人以豪迈激昂的笔调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泰山的美景和神秘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这首诗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达力,让人沉浸在泰山的壮丽与神奇之中,唤起对大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推荐

少年不爱万金身,歌舞寻春愁送春。满眼纷华心寂寞,长安市上酒家人。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秀溪何处好?腊尾与春初。山色梅边净,人家竹里居。先生来得得,一笑意舒舒。归路无灯火,冰轮挂岭隅。

明月楼前可万家,凤山庵下日初斜。风流耆旧消沉尽,空睇寒江耿暮霞。

陟巘心已清,复此风雨蔽。高人疏凿余,理道颇超诣。卜筑谐素志,缁侣欣共济。修竹尚无恙,巢鹤亦数世。空山岚欲滴。近水石可憩。春睡朝旭升,夜语孤烛继。高扁出林麓,先垅记苗裔。严钟警晨昏,群岫罗扈卫。身同野鹿游,迹许巢父媲。蜗角自为雄,蚁磨卒至毙。靡怀半日羡,讵识

清寒池馆静无尘,岁岁相逢似故人。任遣墙头疑是雪,欲教园木早知春。

咄哉人世如飞烟,强欲和计垂千年。宁知鬼见拍手笑,曾不一瞬云埋阡。我於浮休等无二,诗卷留与荒山巅。平生梦想所不到,六国相印二顷田。古今一死百事足,安用老刻青瑶坚。海棠作堵锦步帐,柳花糁径拳毛毡。见成林壑伴茅堂,名付身后杯生前。山中物物各生意,春到岂论茅与荃。

骊阜镇皇都,銮游眺八区。原隰旌门里,风云扆座隅。直城如斗柄,官树似星榆。从臣词赋末,滥得上天衢。

世间好事。恰恁厮当对。乍夜永,凉天气。雨稀帘外滴,香篆盘中字。长入梦,如今见也分明是。欢极娇无力,玉软花欹坠。钗罥袖,云堆臂。灯斜明媚眼,汗浃瞢腾醉。奴奴睡,奴奴睡也奴奴睡。

手种苍筤数竿,筑亭相与枕书看。故知落落非春事,直有青青共岁寒。一壑自欣幽意足,三年独得此君欢。萧然风露千寻影,搔首哦诗独凭栏。

忙里偷闲慰晚途,春来日日在东湖。凭栏投饭看鱼队,挟弹惊鸦护雀雏。俗态似看花烂熳,病身能斗竹清癯。一樽是处成幽赏,风月随人不用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

莫道东南路不赊,思归一步是天涯。林中夜半双台月,洲上春深九里花。绿树绕村含细雨,寒潮背郭卷平沙。闻师却到乡中去,为我殷勤谢酒家。

村东主客群飞鸿,月明霜重声摩空。村西老人如瘦马,伏枥倦嘶天北风。村东村西无百步,杖履相寻还有数。儿啼妻病不出门,羞见梅花无好句。雪晴日出天无埃,故人蹑屣联翩来。明珠白璧满怀袖,使我一见双眸开。文章虽云一小技,妙处非难亦非易。染丝织锦未足工,点铁成金始为贵。

草书所自何所授,初变楷法为章奏。当时作者最得名,崔瑗杜度张伯英。三人真迹已罕见,后来继之有羲献。笔端变化妙入神,逸态雄姿看劲健。风惊电掣浮云飞,蛟龙奋跃猛虎驰。汉晋草法千载师,张颠藏真亦绝奇。一代精艺才数辈,遗墨千人万人爱。固知顿挫出腕力,亦用飞动生神采。

江水接淮水,扁舟去复回。客程官路柳,心事故园梅。活计鱼千里,空言水一杯。石屏有茅屋,朝夕望归来。

偶随舶棹上淮州,忽见霜凝尚此留。屡指云天谈故国,几从烟水理归舟。自知客子惊残岁,赖有斯人破旅愁。他日西窗剪银烛,巴山却话梦中游。

禅心直以山为体,不与终南捷径同。吟久白云生曲槛,定回明月在前峰。子牙钓石临溪古,博望槎源与汉通。自有山灵回俗驾,几人於此得相逢。

谢安致理逾三载,黄霸清声彻九重。犹辍珮环归凤阙,且将仁政到稽峰。林间立马罗千骑,池上开筵醉一钟。共喜甘棠有新咏,独惭霜鬓又攀龙。

十年汉上东风梦,依然淡烟莺晓。击马桥空,维舟岸易,谁识当时苏小。筹花斗草。任波浴斜阳,絮迷芳岛。笑底歌边,黛娥娇聚怕归早。京尘衣袂易染,旧游随雾散,新恨难表。燕子朱扉,梨英翠箔,留得春光多少。睛丝漫绕。料带角香销,扇阴讲杳。细倚秋千,片云天共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