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雇我老非题柱客

亭若龙两翼,欲跃胜高空。
济人几千百,绪余不言功。

作品评述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雇我老非题柱客》是包恢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亭若龙两翼,
欲跃胜高空。
济人几千百,
绪余不言功。

诗意:
这个诗词是包恢以袁守方所赠送的秋崖遗宝带桥为题,回赠给他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座亭子,形似展开的龙翼,渴望能够跃过高空。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袁守方的感激之情,他的功绩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但他却默默地帮助了许多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袁守方的感激之情。亭子被比喻为展开的龙翼,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亭子的美丽和庄严。亭子欲跃胜高空,表达了作者对袁守方的赞美之情,认为他的功绩超越了寻常人所能及的范围。然而,诗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对袁守方的赞美,而是通过形象的描绘和间接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情感。

最后两句"济人几千百,绪余不言功"表达了作者对袁守方默默无闻地帮助了许多人的赞赏。作者认为袁守方的功绩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成就,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帮助了千百人,这种功德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整首诗词意境深远,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袁守方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他默默奉献的赞赏。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表达方式,传递出深刻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展示了包恢的才情和诗词表达的技巧。

作者介绍

包恢(一一八二~一二六八),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进士,调金谿簿。歷光泽簿,建宁府学教授,沿江制置司干官,通判台州、临安府,知台州,提点福建刑狱兼知建宁府,广东转运判官,提点浙西刑狱,知隆兴府兼江西转运使,湖南转运使。理宗景定初,拜大理卿,迁中书舍人。四年(一二六三),出知平江府兼发运使。度宗即位,召爲刑部尚书。咸淳二年(一二六六)进签书枢密院事。三年致仕。四年卒,年八十七。有《敝帚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敝帚稿略》八卷。事见《桐江集》卷三《读包宏斋敝帚集跋》,《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包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

诗词推荐

濛濛庭树花,坠地无颜色。日暮东风起,飘扬玉阶侧。残蕊在犹稀,青条耸复直。为君结芳实,令君勿叹息。

祀遵经设,享缘诚举。献毕于樽,彻临于俎。舞止干戚,乐停柷敔。歌以送神,神还其所。

每遇花时人竞取,只愁斫尽春风枝。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卷幔来凤远,移牀得月多。

歌之,六朝老树不无动色也六郡雄藩,会稽旁带,雨浙风烟如昔。碧草莫伤春浦,冠盖东南,几多行客。正新亭父老,望云霓、苦思休息。道朝家、雨露同春,问甚江南江北。贺监归舟逸兴,何似双旌,尽慰元郎行色。镜水绿通朱阁,威畅恩宣,海波春寂。笑东山老去。此心初、非□泉石。

朔风吹沙边云黄,行人堕指鸟兽僵。鹔鹴裘弊醉何有,呼吸七气成冰霜。画堂绣幕围丝管,馥馥麝烟红吐暖。贫人尺布不可缝,夜长展转牛衣短。将军领戍山上山,劲弩折角刁斗寒。铁衣照雪夜如水,哀雁一声心欲死。年年官赐冬衣绢,妇女从军身不遍。来岁忍寒须努力,农家饥死无人织。

千年把号趁朝班,犹著青衫候晓关。冷甚高僧禅榻畔,清于寒露玉壶间。文章奇古源西汉,诗律精深祖后山。师友平生能几许,又随征雁看湘鬟。

蓬莱弱水三千里,王母蝠桃一万年。凤鸟自歌鸾自舞,直教衔到寿尊前。

清明过后日初迟,春服成时瑟渐希。浪蕊总随流水远,名花独待羽觞飞。催开已奏清平调,唱彻犹须金缕衣。活火新泉太清绝,何如沉醉咏而归。

高山处处著虚轩,来此凭阑便欲仙。下视浮云隔黄雾,平迎行日上青天。

简编得趣自熟,轩冕於我何加。喜为胜游着句,示须归赋落霞。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上阳春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自叹独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至日还为客,穷愁亦去年。阴阳自升休,老壮只推迁。易险安常度,呴濡无妄怜。儿能寿翁酒,不必问遇贤。

傥得代父死,诚非爱妾身。不图君聘妾,向道有严亲。

薮泽趁虚人,崇朝宿雨晴。苍崖林影动,老木日华明。野店收烟湿,溪桥流水声。青帘何处是,彷佛听鸡鸣。

既是伏爪藏牙,不用三头六臂。只图梦里惺惺,任疑大虫瞌睡。

悬匏曲沃上,孤筱汶阳隈。形写歌鸾翼,声随舞凤哀。欢娱分北里,纯孝即南陔。今日虞音奏,跄跄鸟兽来。

未险先藜杖,逢亭便小留。今番已非昔,后去可能游。

湘南孤白芷,幽托在清浔。岂有馨香发,空劳知处深。摧贤路已隔,赈乏力不任。惭我一言分,贞君千里心。寸义薄联组,片诚敌兼金。方期践冰雪,无使弱思侵。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