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谒金门》是一首宋代陈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参拜金门,罗帐薄。缥缈的丝绸飞扬在华丽的阁楼上。红色地面上叠放着花朵,金色绳索解开。香囊垂挂着四个角落。整日里,春风吹过帘幕。谁能看到绿色屏风的婉转柔弱?云压着枕函,钗自然而然地落下。无端的春梦是多么的痛苦。
诗意:
《谒金门》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场景,诗人可能是在描述宫廷或者富贵之地。诗中的形象都与豪华、美丽相关,如罗帐、飞阁、红地花朵等。然而,诗人通过一些隐喻和意象,也表达了深刻的哀怨与无奈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充满华丽和绮丽色彩的场景。诗中的形象描绘了一种宫廷或者富贵的生活环境,罗帐、飞阁、红地花朵等都是与豪华、美丽相关的词语。然而,诗人通过一些隐喻和意象,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怨和无奈之情。
诗中的春风、绿屏、枕函、钗等形象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困扰。春风吹过帘幕,虽然是美好的景象,但却无法抚慰诗人的心灵。绿屏纤弱,象征着柔弱的心灵,受到外界的压力和伤害。枕函和钗的意象则表达了无端的悲伤和痛苦,仿佛是诗人在婉转中流露出的心声。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华丽的描写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一种富贵背后的苦闷和无奈。它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思和矛盾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权贵阶层内部的复杂心理和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陈克的生平
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绍兴七年(1137),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留其家于后方,以单骑从军。曾与吴若共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其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四库全书总目》)。
其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陈贻序和伯父陈贻范均进士及第,并都担任过州县官。他们不但文学造诣很高,而且陈贻范还是著名的藏书家。陈克自幼受家庭熏陶,才学日益长进,诗、词、文无不精通。他早年的诗,文辞优美,风格近温庭筠和李商隐,在“宋诗中另为一格”。他的词写得更好,佳作多多。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词格高丽,晏(殊)周(邦彦)流亚”。清李慈铭在所著《越缦堂读书记》一书中,论赞其词“在北宋诸家中,可与永叔(欧阳修)、子野(张先)抗衡一代,虽所传不多,吾浙称此事者,莫之先矣”。
陈克亲历两宋之交的战乱,其词对时世有所反应。如〔临江仙〕写身世之感,触及“胡尘直到江城”的严酷现实,〔虞美人〕写祈雨,注意到农村“日夜歌声苦”的悲惨之状。这类作品在他的集子里很少见。他的词主要还是承"花间"和北宋的婉丽之风,以描写粉融香润的生活和闲适之情见长。如〔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又如另一首写闲情的〔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以“烘帘自在垂”和“绿窗春睡轻”的恬淡境界受到历代词话家的称誉。清人陈廷焯说:"陈子高词婉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晁无咎、毛泽民、万俟雅言等远不逮也。"(《白雨斋词话》)说陈克高于晁、毛等人未必公允,但“婉雅闲丽”和“合温韦之旨”二语倒是准确地道出了他的歌词创作的主导风格与继承关系。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著录陈克《天台集》10卷。又单行《赤城词》1卷,曾刊入长沙书肆《百家词》。今均不传。朱孝臧《□村丛书》所收《赤城词》1卷,系据林无垢校补旧钞本。赵万里复据他书共辑得41首,附录1首,刊入《校辑宋金元人词》。《全宋词》增辑至51首。《全宋词补辑》又补辑陈克词4首。陈克亦能诗,诗集已佚,部分作品仅见于《宋诗纪事》等书中,存词5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