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十首

田畴总是十分苗,处处逢人意气骄。
不问神祠赛箫鼓,君臣有道四时调。

作品评述

《老农十首》是宋代曾协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田地总是一片绿,到处都是人们的喜悦。
不问神祠的竞赛箫鼓,君臣和谐,四季有序调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喜悦。作者通过描绘农田的绿色和人们的欢乐,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诗人强调了君臣之间的和睦关系和四季的调和,暗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秩序。

赏析:
1. 农田的绿色:诗中的"田畴总是十分苗"表达了农田茂盛的景象,绿色象征着丰收和生机,展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
2. 人们的喜悦:诗中的"处处逢人意气骄"描绘了人们的喜悦之情,农民们在收获季节时感到欢欣鼓舞,这种喜悦传达了作者对农民的赞美和祝福。
3. 不问神祠的竞赛箫鼓:这句表达了一种宁静的状态,农民们专注于自己的劳作,不受世俗的浮华和竞争的干扰,体现了他们朴素而纯粹的生活态度。
4. 君臣和谐,四季调和:诗中的"君臣有道四时调"表达了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君臣之间的关系和睦,四季交替有序,暗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秩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老农十首》这首诗词通过对农民劳作和丰收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诗人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手法,揭示了农田的繁荣景象、农民的喜悦情绪以及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这首诗词以朴实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敬意,并展现了农民劳作所带来的丰收和社会的安定。

作者介绍

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诗词推荐

江岫殊空阔,云烟处处浮。上来群噪鸟,中去独行舟。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更将心问影,于役复何求。

群鸡今无术,乘风拟学仙。登临皆雀跃,酬倡欲蝉联。坐久昏钟定,□迟夜漏传。南中□福地,此是一□天。

疏蕊幽香,禁不过、晚寒愁绝。那更是、巴东江上,楚山千叠。_帽闲寻西瀼路,亸鞭笑向南枝说。恐使君、归去上銮坡,孤风月。清镜里,悲华发。山驿外,溪桥侧。凄然回首处,凤凰城阙。憔悴如今谁领略,飘零已是无颜色。问行厨、何日唤宾僚,犹堪折。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天晴雪共难消。

日烘霞底未成昏,拊物惊年并惨魂。李树已僵生意苦,秋虫何忍食桃根。

江上停舟问客踪,乱前相别乱余逢。暂时握手还分手,暮雨南陵水寺钟。

荻湾渔客巧妆成,硾铸银星一点轻。抛过碧江鸂鶒岸,轧残金井辘轳声。轴磨騂角冰光滑,轮卷春丝水面平。把向严滩寻辙迹,渔台基在辗难倾。

何处发天涯,风雷一道赊。去声随地急,残势傍楼斜。透树垂红叶,沾尘带落花。潇湘无限思,闲看下蒹葭。

乘月多忘归,往往带霜露。

辟世忘时势,茅庐傍小溪。灌畦晴抱瓮,接树湿封泥。乳鹿依花卧,幽禽过竹啼。新诗随外得,不用别求题。

颭颭树头叶,翻翻水中浮。暮潮通长河,载入江海流。颠倒湿就溺,纷沦来不休。行人坐成叹,风恶久藏舟。

春索寞。楼上晚来风恶。午醉初醒罗袖薄。护寒添翠幕。愁里花时过却。闲处泪珠偷落。憔悴只羞人问著。镜中还自觉。

长才二百尺,婉若千里隔。天下悦出涂,旁午任行客。

鬼力神功劈石开,水边因作钓鱼台。若为未有严光到,留得丝纶待我来。

萤栖衰苇寒,月敛疏萝瞑。羁怀悄无欢,卧背风灯影。露冷叶声翻,更深人语定。欲弹孤桐琴,惆怅谁能听。

春草绿绵绵,骄骖骤暖烟。微风飘乐韵,半日醉花边。打鹊抛金盏,招人举玉鞭。田翁与蚕妇,平地看神仙。

剑关云栈乱峥嵘,得丧何由险与平。千载龟城终失守,一堆鬼录漫留名。季年必不延昏主,薄赏那堪激懦兵。李特后来多二世,纳降归拟尽公卿。

斗立孤城日四围,贼奴曾未慑天威。风生虎帐豺声厉,尘犯龙颜鱼服归。首揭大航遗臭在,歌流乐府旧音非。当时不慕桓文举,草满中原胡马肥。

事以义为本,尤须礼作舆。有时当致曲,切勿背吾初。

发白面黄,鼻直口方。云水精神老,丛林气味长。青蛇露时星烂烂,白鸟没处烟苍苍。印空有据,印泥成章。家家门前柏树子,岂独赵州能对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