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忠臣母周氏挽词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
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
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
公子岂先知,战战常惜日。
吾君日月照,委曲到肝膈。
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
家庭拜前后,粲然发笑色。
岂比黄壤下,焚瘗千金璧。
若人道德人,视此亦戏剧。
聊偿曾闵意,遽与仙佛寂。
孤累卧江渚,永望坟墓隔。
作诗相楚挽,感恸泪再滴。

作品评述

《邓忠臣母周氏挽词》是苏轼于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
微不足道的生命,像草木一样微弱,无法感谢天地的造化之力。

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
母亲慈祥的容颜如春风般柔和,然而却无法看到儿子的成就。

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
从古到今都怀有这样的遗憾,志向高远的人却失去了仰望的机会。

公子岂先知,战战常惜日。
儿子怎会预知未来,因此经常感到悔恨,珍惜时光如金。

吾君日月照,委曲到肝膈。
吾君的光辉照耀着世间,母亲却委曲自己的情感,深入到内心的最深处。

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
哀叹啊,子女的心思,我怎能只爱一个城邑。

家庭拜前后,粲然发笑色。
家庭的祭拜仪式前后,母亲愉悦地展现笑颜。

岂比黄壤下,焚瘗千金璧。
哪里能与黄土下的坟墓相比,即便焚烧珍贵的黄金也无法媲美。

若人道德人,视此亦戏剧。
如果有道德高尚的人看到这一切,也会将其视为戏剧般的悲剧。

聊偿曾闵意,遽与仙佛寂。
只能以此来弥补母亲曾经的关切,匆匆离世与仙佛相伴。

孤累卧江渚,永望坟墓隔。
孤独而劳累地躺在江渚之上,永远望着墓地的隔阂。

作诗相楚挽,感恸泪再滴。
以作诗的方式表达对逝去的母亲的思念之情,感慨万分,再次滴下了悲伤的泪水。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母亲慈祥的形象在诗中得到了生动描绘。苏轼表达了对母亲过早离世的遗憾和对母爱的无尽感激之情。整首诗词以儿子对母亲的怀念和悲伤为主题,通过对母爱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细腻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冻卉归禽易辨巢,烛龙分燿入堂坳。长须喜戒锄荒圃,小队閒思猎近郊。坐计刚筠全直节,行看弱柳发新苞。僧炉遥想煨松柮,犬逐应门认客敲。

往往冥搜宵不寐,时时任性昼仍眠。高情丽句谁偏重,圣代词臣李谪仙。

两公千载士,出处不须齐。好事赵明府,合祠元瀼溪。清芬兰馥馥,往事草萋萋。新额人瞻仰,知君手自题。

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酴醾压架开。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

沿溪复践云,云边访道人。水声齐入耳,由色来遶身。闻君话经济,使我开精神。少微星在此,飞诏何因循。

昔岁登临未衰飒,不知何事爱伤情。今来揽镜翻堪喜,乱后霜须长几茎。

南园鼎盛时,纷纷车马迹。须臾风景异,树老春寂历。盛衰那可常,此理最明白。

先皇教善敞东闱,菲德承宗赖庆晖。为感储筵惊岁月,因瞻台像驻骖騑。楹书乍启钦遗泽,庭树重攀记旧围。畴日学文亲政地,仰怀慈训倍依依。

忆昔韩退之,南征过吾州。持觞看叉鱼,妙句落芳洲。

端闲何以永今朝,拈得筇枝度野桥。三亩空园喧啄木,十寻高树络凌霄。长饥未必缘诗瘦,多闷惟须赖酒浇。兴尽归来又陈迹,一林风叶暮萧萧。

伎俩无多子,逍遥自许时。闲愁且莫著双眉。恰有梅香一点、到幽闺。宠辱棋翻局,光阴鸟度枝。颓然径醉是便宜。拟倩潭风吹绿、涨瑶卮。

杨柳东风尽日吹,柔条应自不禁持。都门三月伤心地,强半青青赠别离。

雾是山巾子,船为水靸鞋。棹摇船掠鬓,风动水槌胸。苦竹笋抽青橛子,石榴树挂小瓶儿。

一生飘泊老江湖,今日别公归故庐。此去怕无相见日,因风或有寄来书。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人物似公能几辈,不知天下竟何如。

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家谱推贤裔,乡评号吉人。佩银成短梦,冠玉漫长身。朱轸鸾胶断,青林鹤表新。空令柱下史,反惜幕中宾。

喜登群玉访幽奇,步步琼瑶力不疲。拂拭棠阴留石刻,天然仙境岂人为。

礼乐既成,肃容有常。奄留消摇,申毕重觞。仰胪所求,降福滂洋。师象山则,以况皇帝。

金门学士富才华,又拥双旌照水涯。海日三竿随放仗,春风五马去如花。帐兵夜握龙泉湿,舞女朝垂锦带斜。君看有唐贤太守,风流常是属诗家。

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马行边草绿,旌卷曙霜飞。抗手凛相顾,寒风生铁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