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梅

折时须拣带苔枝,两蕊三花儘自奇。
簪向银瓶全俗了,古铜瓶浸恰相宜。

作品评述

《折梅》是宋代诗人杨公远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冬天折梅的情景,并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折梅时,要选择带苔的枝条,
两朵花有三个花蕊,显得非常奇特。
把它插在银瓶中会显得太俗气,
而放在古铜瓶中正好相得益彰。

这首诗意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主题。首先,梅花作为冬天的花卉,象征着坚强和坚韧不拔的品质。折梅的行为本身也寓意着作者在寒冷的季节中坚持追求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其次,诗中对梅花的描写非常细腻。描述两朵花有三个花蕊,形容了梅花的独特和美丽。这种奇特之美与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俗世的审美追求形成了对比,强调了对纯粹和高尚的追求。

最后,诗中的银瓶和古铜瓶也有一定象征意义。银瓶代表了现代的审美趋势和俗气的追求,而古铜瓶则更贴合梅花这种古朴、高雅的形象。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古典美和传统价值的倾向,并批判了现实世界中功利和庸俗的审美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写折梅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纯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梅花在冬天中仍然能够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追求美好的信念。同时,诗中的对比和象征意义也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内涵,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赏析价值。

作者介绍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诗词推荐

乔木超然兀老花,一坡盘礴转崇冈。山翁偶坐谈何事,应赏江风一味凉。

微风起船尾,雨气生日脚。不愁春路泥,正泛春波乐。顺去疾鸟飞,问程殊我度。才名留守家,更入尚书幙。

色见声求,二俱不是。离声色外,转没巴鼻。石火光中,掣电影里。要见石豀,且莫瞌睡。

石矶春晚白云闲,却倚东风一笑还。流水自深花自落,何人垂钓月明间。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两凝伫。别后歌断云间,娇姿黯无语。魂梦西风,端的此心苦。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至交类萍梗,离合宁前知。相思梅花发,岂待中郎吹。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香,日日红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妾家白苹洲,随风作乡土;弄篙如弄针,不曾拈一缕。四月鱼苗风,随君到巴东。十月洗河水,送君发扬子。扬子波势恶,无风粮亦作。江深得鱼难,鸬鹚充糕臛。生子若凫雏, 穿江复入湖。长时剪荷叶,与儿作衣襦。

谁肯寄衰翁,当年应梦熊。知心廑惠远,载酒寿扬雄。古道今犹在,清交老更丰。和诗不尽意,极目万山中。

芙蓉十二池心漏,薝卜三千灌顶香。(见《焦氏笔乘》)。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酒阑欹枕新凉夜。断尽人肠也。西风吹起许多愁。不道沉腰潘鬓、不禁秋。如今病也无人管。真个难消遣。东邻一笑直千金。争奈茂陵情分、在文君。

范邵居洛阳,希夷居华山。陈即为逸人,忠献为显官。邵在范之后,陈在范之前。三人貌相类,两人名相连。

何年凿源开混茫,桃香两岸吹红香。烟消远浦生微阳,鱼舟误行溪水长。溪回岸转山隙光,疑有绛阙仙人房。居民争出罗酒浆,花间笑语音琅琅。抱琴释子眉发苍,响泉韵磬鸣长廊。能弹往事悲孟尝,昔时台沼今耕桑。又如勇士赴敌场,坐令游子思故乡。清猿抱木号鸿荒,孤吟划见丹凤翔。

九日当年菊蕊迟,今年庭下半芳菲。禾收原野将成廩,枫落江湖欲授衣。何处好山饶胜概,拟携家酿趁晴晖。病衰不复能搜句,聊插红萸满帽归。

有客千岩万壑中,绿毛丹脸紫方瞳。不知今夜西楼月,几处飞仙下碧空。

弄珠寄南海,移文讥北山。出处虽异位,梦觉同一关。纯阳有真境,古洞扃林端。绝顶像纬逼,六月天气寒。道人讨幽胜,诛茆谋盖棺。缘深野鸡狎,供罢斋鱼閒。斗轩适容膝,点勘酬铅丹。理义贵自得,神仙谅非难。嗟我久荒索,摧心罹棘艰。羞羡鹤俯仰,空悲马班醒。终南在何许,得去

枯杭形容七十余,见人无力出禅居。萧然丈室常扃户,一炷清香万虑除。

高花笑属赋花人,花自鲜明笔有神。可惜人间两清绝,不教媚妩对闲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