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夜苏二宅

寒食明堪坐,春参夕已垂。
好风经柳叶,清风照花枝。
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
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

作品评述

《寒食夜苏二宅》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寒食节的夜晚,对于时光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常感到深深的思索。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寒食明堪坐,春参夕已垂。
好风经柳叶,清风照花枝。
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
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人们会去祭拜祖先并扫墓。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光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表述了一个人在寒食节的早晨,明亮的阳光让人感到寒食的氛围已经浓厚,人们开始准备庆祝这个节日。然而,下一句中的“春参夕已垂”表明春祭的时间已经过去,寒食节的黄昏已经来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风的吹拂,柳叶随风摇曳,清风照耀着花枝。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美好,与人生的无常形成对比。

然后,诗中出现了“客泪闻歌掩,归心畏酒知”的句子。这句诗意深远,表达了游子听到歌声时不禁流泪,意味着思乡之情;而宴会上的酒,让人害怕思念家乡,害怕归心的情感。这一句通过描述情感的冲动和内心的挣扎,展现了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佳辰邀赏遍,忽忽更何为?”是对整首诗的总结。杜甫问道,为什么美好的时光过得如此之快,人们纷纷邀请他欣赏美景,但他却感到困惑,不知道这一切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整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场景和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光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切思考。同时,通过描写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挣扎,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困惑和迷茫。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界的描绘,又有对人类情感的抒发,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万顷平田雪,前村昨夜梅。梦还荆国旧,吟欠兔园才。只作寻诗去,何曾为酒来。兹行得奇事,夹道有琼瑰。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樽。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我李柯条世有人,如兄器业自超伦。岂容被褐常怀宝,好上烟霄早致身。天气未佳欲寒食,朝廷有道政青春。观光勿作迟迟去,桂玉何劳叹楚薪。

楮衾能洁白,孤卧得平安。作客心如水,缠身雪作团。吴绫烂花草,蜀锦动螭鸾。未必清如此,那堪慰考盘。

幽人有遐心,蔀屋涵澄空。况复得此山,心事与境同。

养得山林气麤全,此怀无处不超然。日长琴弈茆檐下,岁晚江湖箬帽前。天上本令星主酒,俗间妄谓世无仙。今年茶比常年早,笑试西峰一掬泉。

一径通高屋,重云翳两原。山寒初宿顶,泉落未知根。急雨洗荒壁,惊风开静门。听君吟废夜,苦却建溪猿。

流光转眼一飞梭,如此头颅奈老何。狼藉落花春不管,竹鸡啼处雨声多。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侧足呻吟地,连甍瘴疟秋。穷乡医自绌,小市药难求。肝胆疑俱破,筋骸漫独瘳。惭君远从我,契阔每同忧。

羞问胡奴乞米炊,君恩朴断老儋祠。蚤赓殿阁微凉作,晚课田园杂兴诗。洛下共游无在者,岩头末句欲传谁。天公别有相裨补,素发星星两鬓垂。

节物匆匆度,边烽幸不传。名花空雨坠,秀树已云连。孤负杯莲倒,萧条烛蕊偏。但欣民小泰,凝寝有炉烟。

一权倚竹偏宜雪,半树歌檐转怕风。客意不平花又拗,和愁挂在夕阳中。

圣善已云远,义方犹此亲。须尝许止药,未老窦郎椿。竹院深床稳,烟庖垢面尘。曾参养曾皙,剩阅舞雩春。

翠眉低拂效宫颦,近水亭台剩得春。千古渊明扶不起,一枝赠与折腰人。

破虏功成百战场,天书新拜汉中郎。映门旌旆春风起,对客弦歌白日长。阶下斗鸡花乍发,营南试马柳初黄。由来吴楚多同调,感激逢君共异乡。

城西望城南,十日九相隔。何如三枝杖,共踏江上石。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

身袭黄门庆,腰悬紫绶龟。未登知命岁,遽逼盖棺期。风咽哀笳恨,云凝断垄悲。只应潘岳泪,重忆悼亡时。

化日初长,时当暮春。簪事方兴,惟后惟巡。丝旷御冬,残生济人。敢忘报本,篚币是陈。

八年东观知深屈,百日南床只暂经。春暖并吟红药树,云开双见紫微星。绣衣脱後休持斧,珠履抛来免过厅。应念出官淮水上,被人还笑屈原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