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爱莲堂观雨

秀色真香先自清,更将轻雨出芳明。
萧萧打叶虽堪听,争似时时泻水声。

作品评述

《庐山爱莲堂观雨》是宋代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庐山爱莲堂,观赏着雨水的美景,
秀丽的景色真实而芬芳,从清晨开始。
轻柔的雨水润泽着芳草,更增添了明媚的气息。
飘落的叶片发出轻轻的响声,虽然令人愉悦,
但与时时倾泻的水声相比,实非可比。

诗意:
这首诗以陈宓游览庐山爱莲堂观赏雨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雨水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庐山秀丽的景色和清晨的芳香,以及轻雨滋润芳草的情景。作者通过对叶片轻拍所发出的声音进行对比,将雨水的声音形容为时时倾泻,强调了雨水的连绵不断和持久性。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妙景色和雨水的欣赏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爱莲堂雨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雨水的特点。作者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和雨水的效果。诗中的比较手法,将落叶的声音与时时倾泻的水声进行对比,突出了雨水的连绵和持久性。整首诗意境清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雨水的赞美之情。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雨水的轻柔和连绵,以及自然景色的美妙和宁静,引发对自然的思考和赞叹。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少年看花双鬓绿。走马章台管弦逐。而今老更惜花深,终日看花看不足。坐中美女颜如玉。为我一歌金缕曲。归时压得帽檐欹,头上春风红簌簌。

白日已堕地,回光烛青天。人生时景只如此,莫将眉目夸盛年。花开容易落,花落难复开。开落竟谁有,对之心为摧。君不见玉山山下树,曾见主人罗笙歌。主人去后亭馆废,空余满树秋风多。若将金玉驻光景,鉴之前事将如何!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苦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山兄心似我,岸谷亦难交。不见还相忆,来唯添寂寥。茶烟粘衲叶,云水透蘅茆。因话流年事,斯须不可抛。

地形吞七泽,山势压重湖。

龙川天下士,女子节尤奇。孟母迁邻训,共姜誓己诗。生无封国分,殁有表阡时。曾识双珠树,聊为补些辞。

中宵游帝所,广殿缀仙官。天逼星辰大,霜清剑佩寒。赋诗题碧简,侍宴跨青鸾。惆怅尘缘重,梦残更未残。

夜深只见灯高下,春尽不知人往还。

钟陵千首作,笔绝亦身终。知落干戈里,谁家煨烬中。吟斋春长蕨,钓渚夜鸣鸿。惆怅秋江月,曾招我看同。

十载唯耕谷口云,倚锄时复看天文。世间贵贱君皆识,却恐吓无人解识君客身犹卧玲珑石,乡梦长悬岝崿山。詹尹自应知我意,为言何日定当还。

爱闲不向争名地,宅在街西最静坊。卷里诗过一千首,白头新受秘书郎。

承明年老辄自论,乞得湘守东南奔。为闻楚国富山水,青嶂逦迤僧家园。含香珥笔皆眷旧,谦抑自忘台省尊。不令执简候亭馆,直许携手游山樊。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碧波回屿三山转,丹槛缭郭千艘屯。华镳躞蹀绚砂步,大旆彩错辉松门。樛枝竞骛龙蛇势,折干不灭风霆痕。

徐行历历转深豅,人意何如鸟语同。山路梅花浑扫迹,春风尽属野樱红。

淋漓满腹藏春雨,突兀半拳生晓云。草香花落后,云黑雨来时。

郁郁高阳里,生才世不孤。八龙归月旦,三凤继天衢。梁坏吾安仰,人亡道固癯。空令湖海士,愁绝奠生刍。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清貌不识睡,见来尝苦吟。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与鹤期前岛,随僧过远林。相于竟何事,无语与知音。

渐是梅花雪片时,雁书底苦趣归期。虽然未尝西湖雪,犹及梅花第一枝。

乱寻花木傍山栽,虽有此门未必开。过眼利名休挽我,年来心地已如灰。

清江长官空书来,朱玠妙笔空悠哉。恐是怕上万言书,恶嫌并命憎不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