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

建策移汉都,奉春缘衣布。
除地愿见公,乃以舍人故。
满船载明月,且复酌清酤。
平旦袯襫出,牛羊下来暮。
定境要两言,出处非并趣。
执臂欣逢迎,秋兰在堂下。
破甑雨生衣,蹇不改兹度。
危莫如人心,难莫如行路。
成事安得悔,来者其可悟。
收拾不须陈,千言一弃屦。
开门见井市,终岁纷遑遽。
闭门面墙壁,少日丰暇豫。

作品评述

诗词:《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

建策移汉都,奉春缘衣布。
除地愿见公,乃以舍人故。
满船载明月,且复酌清酤。
平旦袯襫出,牛羊下来暮。
定境要两言,出处非并趣。
执臂欣逢迎,秋兰在堂下。
破甑雨生衣,蹇不改兹度。
危莫如人心,难莫如行路。
成事安得悔,来者其可悟。
收拾不须陈,千言一弃屦。
开门见井市,终岁纷遑遽。
闭门面墙壁,少日丰暇豫。

中文译文:
答黄鲁直教授的两首《建除体》

筹划迁都汉中,奉春缘衣布。
除夜时盼望能见到您,只因为有故人的牵挂。
船上满载明月,我再次斟酌清酒。
清晨我穿上衣冠出门,晚上牛羊归来。
确立境界需言之有序,来往之处并非同一目的。
握住臂膀,欣喜相逢,秋兰花开在堂下。
打破陶罐,雨水湿透了衣裳,但我坚持不改变这种生活。
危险之事莫过于人心,困难之事莫过于行路。
事成之后,又何必后悔,来者可以有所领悟。
整理打包不需要陈列,一句话,一双旧鞋抛弃即可。
打开门见到熙熙攘攘的市井,一年四季都是忙碌和匆忙。
闭门面对墙壁,享受少有的闲暇和宁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晁补之的两首《建除体》之答黄鲁直教授。晁补之是宋代的文学家,他以《建除体》而闻名。这首诗以自然的描写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迁都汉中的筹划,表达了作者对迁都之事的期待和对过去故人的思念之情。船上满载明月,再次斟酌清酒,映衬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后半部分通过物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困难和成事的看法。他强调了人心的危险和行路的艰难,暗示人际关系和人生道路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但他也提出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即事成之后不必后悔,来者可以有所领悟,同时也强调了简约和舍弃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人际关系和人事变迁的思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人性和困难的深刻洞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的描写,给人以亲近和自然的感觉。诗词:《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

建策移汉都,奉春缘衣布。
除地愿见公,乃以舍人故。
满船载明月,且复酌清酤。
平旦袯襫出,牛羊下来暮。
定境要两言,出处非并趣。
执臂欣逢迎,秋兰在堂下。
破甑雨生衣,蹇不改兹度。
危莫如人心,难莫如行路。
成事安得悔,来者其可悟。
收拾不须陈,千言一弃屦。
开门见井市,终岁纷遑遽。
闭门面墙壁,少日丰暇豫。

中文译文:
《建除体二首答黄鲁直教授》

筹划迁都汉中,奉春以衣布。
期望除夜时见公,只因有故人缘。
满船装载明月,还须斟酌清酒。
平旦穿上衣冠出门,牛羊归来入暮。
确定境界需两言,出处并非相同目的。
握住臂膀欣喜相迎,秋兰花开在堂下。
打破陶甑雨催生衣,困顿不改现状。
危险莫过于人心,困难莫过于行路。
成事后何必懊悔,来者可得领悟。
整理整顿无需陈列,千言一双旧鞋抛弃。
开门见熙熙井市,终年忙碌匆忙。
闭门对墙壁,少日闲暇丰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晁补之的两首《建除体》之答黄鲁直教授。晁补之是宋代的文学家,以《建除体》而闻名。这首诗通过描绘生活琐事和哲理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人情和世事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头描述了筹划迁都汉中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迁都的期望。奉春以衣布、除夜时盼望见公,显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和故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描写中,满船装载明月,再次斟酌清酒,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提到清晨穿上衣冠出门,牛羊归来入暮,以日常生活中的景象表达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循环。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性、困难和成功的看法。他提到危险莫过于人心,困难莫过于行路,强调了人际关系和人生道路的不易。然而,他也提出了积极的态度,成事后不必懊悔,来者可得领悟。他还强调了简洁和舍弃的重要性,整理整顿无需陈列,千言一双旧鞋抛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人际关系和人事变迁的思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不须酒列吸云红,剌叶潜令与柄通。碧色轮困弯到底,黄流潋滟注当中。醉来欲捉波心月,醒后因吹水面风。欲笑求仙求不得,金茎半折露盘空。

缚此窄窄昼常关,剥啄髯参兴尽还。不听高谭如屑玉,强酬好句似登山。论交此地逢三益,识面它时孰两难。更忆金兰家世旧,公馀能复共开颜。

伯也不可作,叔兮犹典刑。公车玉堂荐,书室鹤山铭。久上通侯印,新营太祝厅。衰年亲旧少,吟罢涕先零。

商水西门语,东风动柳枝。年华入危涕,世事本前期。草草檀公策,茫茫杜老诗。山川马前阔,不敢计归时。

中峰炼金客,昨日游人间。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

丈室曾窥金锡光,汾阳宗绪故应长。不嫌俗子堪传授,更借馀波到乐浪。

四十年来过半身,望中祇树隔红尘。如今着足空王地,多了从前学杀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

叨尘四十年,静计所得禄。十分才二三,清饿似饥鹄。中昨守义扬,一时苦穷促。忽闻柏台长,表苈彻聪目。不惟免罪戾,英游许追逐。接武宪漕间,寒庖见梁肉。从兄逮两载,种种荷推彀。容我数百辈,大矣空洞腹。为怜昔同升,相看日不足。芳时木芙蓉,唱酬动成轴。烧香每开奁,惠茗

家本徒寿春,遭乱建炎初。南来避狂寇,乃复遇强胡。于时两两髦,几不保头颅。乱定不敢归,三载东阳居。人事固难料,今乃八十余。努力未死间,读我先人书。

旅托避华馆,荒楼遂愚慵。短庭无繁植,珍果春亦浓。侧庐废扃枢,纤魄时卧逢。耳目乃鄽井,肺肝即岩峰。汲泉饮酌馀,见我闲静容。霜蹊犹舒英,寒蝶断来踪。双履与谁逐,一寻青瘦筇。

别是一家春,岂俱日月轮。诸法不相到,闲身混白云。

舍前江路接征廛,舍后湖光净渺然。不许红尘穿港入,独携黄妳过桥眠。禽鱼上下诗三百,风雨阴晴易上鼙。出处不齐均有役,两轮天上亦东西。

政胡尘满野,问谁与、作坚城。有老子行年,平头六十,无限声名。向来试陈大略,便群儿、啁哳耳边鸣。争识规模先定,破羌终属营平。吾心惟有忠诚。羞媚妩,做逢迎。谓干戈锋镝,动关民命,此不宜轻。听渠自分勇怯,奈何他、天理若持衡。只把从前不杀,也应换得长生。

一峰高插丙丁间,南极星光伴我閒。不向仙君乞如愿,只从造物觅如山。

月照疏林惊鹊飞,羁人此夜共无依。青门旅寓身空老,白首头陀力渐微。屡向曲池陪逸少,几回戎幕接玄晖。四科弟子称文学,五马诸侯是绣衣。江雁往来曾不定,野云摇曳本无机。修行未尽身将尽,欲向东山掩旧扉。

幽花信美如玉,不愿游人见知。唤取曲生同载,为春物色南枝。

山下疏钟日夜催,城头画角五更哀。流年忽忽愁中过,世事纷纷空里来。沮溺漫高轻世节,管商空尽济时才。古来扰扰今何有,一熟黄粱梦已回。

楼高春日早,屏束麝烟堆。盼眄凝魂别,依稀梦雨来。绿鬟羞妥麽,红颊思天偎。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戍辽虽咽切,游蜀亦迟回。锦字梭悬壁,琴心月满台。笑筵凝贝启,眠箔晓珠开。腊破征车动,袍襟对泪裁。

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愁里难消日,归期尚隔年。阳关万里梦,知处杜陵田。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