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作品评述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注释

⑴陈子昂共写有《感遇》诗三十八首,此篇是其第十九。
⑵圣人:指贤君。
⑶忧:忧患。济:接济。元元:百姓。
⑷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作里子。
⑸瑶台:用玉石装饰的台子。《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桀、纣,为琁室、瑶台。”安可论:更不必说。
⑹西方化:指佛教的教化。
⑺弥:更。敦:敦厚,淳厚。
⑻穷:穷尽,耗尽。
⑼云构:指高耸入云的建筑群。
⑽夸愚:指如此劳民伤财以夸耀的行为实际上很愚蠢。适:只。累:即“物累”,佛道二家视不能超然物外的行为为“物累”。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鉴赏

  武则天当政时期,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佛寺的规模超过宫阙。崇佛的工程兴起以后,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库耗竭,民不聊生。

  诗人对此义愤填膺,禁不住把怨刺之笔直接指出了武则天,尖锐地讽刺和揭露武则天崇奉佛教,劳民伤财的荒唐行径,有如痛斥弊政的檄文。

  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用诗来议论时弊。与诗人多次向武则天上呈的那些批评朝政得失的奏章大不相同,它所谈的虽然也是政治、社会问题,但不同于一般直陈其事的政论文,它既是政论,但又首先是诗,是诗与政论的结合。

  开头四句标举懦家仁政爱民的思想,抨击武则天生事扰民的行为。借上古“仁德”之君来讽诫当代胡作非为的君主是中国古代诗歌习用的传统手法。因此陈子昂开宗明义地为全诗立论:上古道德之君从来不为一己谋利,而是处处关怀和扶助善良的平民百姓。

  接着三、四两句引出古代著名的贤君与暴君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诗人以恳切而激烈的语气向当代最高统治者进言:尧一向以节俭著称,乘坐考究的车子决不是他所愿意;你大周皇帝本该励精图治,不去学习万代称颂的圣君尧,难道还去效法那亡国之君商纣王建造瑶台的奢侈行为吗?这里引入了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有代表意义的事物(“黄屋”与“瑶台”),避免枯燥地直接说理。因而使议论具有了形象性,富有情韵,增强了感染力与说服力。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诗人援引佛教主张清净慈悲的教旨,指出崇佛者穷金玉、兴土木、残生灵,恰恰是悖离了佛家的本意。这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理有据地否定了当事者为自己辩解的借口。武则天是代李姓皇帝而立,建立武周政权的,她执政后急于欺骗民心,让百姓相信大周是“天命”所归。于是奸佞小人趁机而起,投其所好,伪造符箓图谶,宣扬这位女主是西方弥勒佛转世,这正迎合了武则天的迷信心理和政治需要。此后,兴建佛寺之风愈演愈烈。陈子昂针对此驳斥道:来自西方的佛教,本以清净慈悲为主,愈是清净愈见佛道的尊严;自称崇佛的人为什么反而要违背佛道,大兴土木,用金玉塑像造庙这种奢侈行为作为对爱好清净的佛的尊奉呢?这是全诗的第二处反问。

  这个反问,比第一个反问更为有力。如果说,前一个反问中还带有劝导的成分,那末这个反问就完全是怒斥了。这一怒斥,揭穿了崇佛者的虚伪。“奈何”一词诘难有力,使对方没有辩解的余地。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以严格的工对对新建的座座佛寺的宏伟规模与奢华布局进行充分的描绘。

  为了建造高耸云霄的庙宇寺院而将山林砍伐开采殆尽,为了做成金碧辉煌的图案花纹而搜尽了民间的珍珠宝物,给人民带来很大的苦难。这里只写建筑物的巨大耗费,而将百姓因此而遭受的深重苦难留给读者去想象和补充。接下去“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二句仍是对偶,但已由实化虚,从前面的描写重新转入议论。两句大意是:这些宏大精丽的巧妙工程,看来连鬼神也难以建成,人怎么竟把它们建成了呢?言外之意是:这些,耗费了多少百姓的血汗和生命。这是全诗浩繁的工程对统治者倒行逆施的第三处反问。这个反问由第一处的劝导和第二处的申斥,上升为愤激的控诉了。诗的最末二句:“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是警告统治者向“愚民”夸示宗教排场,足以造成无穷的后患;玩弄聪明的结果,徒然劳民伤财,使政治更加昏乱。这个结尾正面着笔,慷慨陈辞,说服力极强。以批判昏乱之“道”来呼应开头所歌颂的古圣人之“道”,使得篇章结构严密,说理透辟,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说服力。

作者介绍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少以富家子,尚气决,好弋博,后游乡校,乃感悔修饬。初举进士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子昂顾左右,辇千缗市之。衆惊问,子昂曰:“余善此。”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入宣阳里。”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奉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不为人知,此赋工之伎,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百轴徧赠会者。一日之内,名满都下。擢进士第。武后朝,为灵臺正字。数上书言事,迁右拾遗。武攸宜北讨,表为管记,军中文翰,皆委之子昂。父为县令段简所辱,子昂闻之,遽还乡里,简乃因事收繫狱中,忧愤而卒。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骈丽秾缛,子昂横制颓波,始归雅正,李杜以下,咸推宗之。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诗词推荐

独立精神未有伤,天风吹动太平洋。更来太武上头望,雨湿神州望故乡。

议论

脉脉蜂黄蝶粉,盈盈水秀山明。卖花声里听吹饧。佳丽芳华韵胜。下上休看舞燕,惺忪一任啼莺。枕痕屏曲梦关情。酒醒春宵漏尽。

议论

乍见惊胡妇,相嗟遇楚兵。北来鸿雁密,南去骆驼轻。芳草中原路,斜阳故国情。明朝五十里,错做武陵行。

议论

叶舞殷红,水摇瘦碧,隐约天际帆归。寒鸦影里,断雁声中,依然残照辉辉。立马看梅。试寻香嚼蕊,醉折繁枝。山翠扫修眉。记人人、蹙黛愁时。叹客里、光阴易失,霜侵短鬓,尘染征衣。阳台云归后,到如今、重见无期。流怨清商,空细写、琴心向谁。更难将、愁随梦去,相思惟有天知

议论

食罢游东园,慨然伤我怀。昨日卧病时,自谓不复来。入门大风起,万松声顿哀。病骨念不堪,欲行重裴徊。裴徊南斋前,小倦坐苔阶。斋前花不多,亦有两古梅。似知我至此,顷刻忽尽开。多情梅间竹,偃风特奇哉。不知喜风舞,为复怯风回。万象皆迎春,我独老病催。明日能来否,且皈

议论

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须认取、天根一点,几曾休息。未问人间多少士,一门男子头头立。只其间、如许广文君,谁人识。冠盖会,渔樵席。豪气度,清标格。要安排稳当,讲帷词掖。蜀泮堂堂元不恶,犹嫌偏惠天西壁。嘱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议论

锦川直共少年期,四十风情去未迟。蚕市夜歌欹枕处,峨嵋春雪倚楼时。休夸上直吟红药,多羡乘轺听子规。莫学当初杜工部,因循不赋海棠诗。

议论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摄衣步前庭,仰观南雁翔。淳景随形运,流响归空房。清风何飘飘,微月出西方。繁星依青天,列宿自成行。蝉鸣高树间,野鸟号东厢。纖云时髣髴,渥露沾我裳。良时无停景,北斗忽低昂。常恐寒节至,凝气结为霜。落叶随风摧,一绝如流光。

议论

一生讨头不见,二生骨露皮穿。三生造成地狱,全身活陷黄泉,七十二峰俱坐断,口吞佛祖在机先。

议论

宅生惟海县,素业守郊园。中览霸王说,上徼明主恩。一行罢兰径,数载历金门。既负潘生拙,俄从周任言。逶迤恋轩陛,萧散反丘樊。旧径稀人迹,前池耗水痕。并看芳树老,唯觉敝庐存。自我栖幽谷,逢君翳覆盆。孟轲应有命,贾谊得无冤。江上行伤远,林间偶避喧。地偏人事绝,时霁

议论

此夕其如好客何,秋风嫋嫋水微波。渡江公子今无恙,上蔡家声世不多。未放清朝空老去,欲谈前事竟谁过。阻陪觞豆彷徨久,坐想风流为一歌。

议论

白发轮台使,边功竟不成。云沙万里地,孤负一书生。池上风回舫,桥西雨过城。醉眠乡梦罢,东望羡归程。

议论

几番花信风,数点笼丝雨。并辔踏香尘,选胜东郊路。韶华转首空,谁解留春住。幸到绿尊前,且作莺花主。

议论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议论

云水僧来说我师,换鹅书札转高奇。挥毫传下千年字,贞石曾留几处碑。混俗市廛人莫测,和光踪迹鹤应知。莲花结社须容我,不似陶潜爱湿卮。

议论

相共游梁今独还,异乡摇落忆空山。信陵死后无公子,徒向夷门学抱关。

议论

世有学人无数,愚痴妄意如麻。铅汞错认结为砂。运火欲觅黄芽。千日虎劳心力,人人尽破其家。真铅似火本无瑕。将凤砍比狂鸦。

议论

较量人世无穷乐,罗列平生未见书。聊奉投壶祭征虏,休言系剑马相如。画楼晚去闻寒角,缥帙看来落蠹鱼。日获诲言皆旧学,不惭贫贱带经锄。

议论

高槐汤饼排朝馔,喜菊香菹芼戛羹。饷早趁墟樵垦计,浇春量腹圣贤并。无由屠嚼相亲就,岂{左言右尼}奇章侈大烹。飘忽红稠莺燕语,康衢冶服炫春晴。

议论

范公头上著枷,涪翁脚上著杻。且共弥勒过冬,闲坐地炉数九。

议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