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秀山至半而还有怀宾旸

拥书终日汗如浆,试上崔嵬觅晚凉。
忽喜孤烟支拄杖,偶逢平石寘绳床。
十年世事头须白,六月江城草树苍。
莫尽山颠且山半,待携诗友共清觞。

作品评述

《登秀山至半而还有怀宾旸》是宋代方回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拥书终日汗如浆,
试上崔嵬觅晚凉。
忽喜孤烟支拄杖,
偶逢平石寘绳床。

十年世事头须白,
六月江城草树苍。
莫尽山颠且山半,
待携诗友共清觞。

译文:
整日拥书,汗如浆。
试登崔嵬山寻找晚凉。
突然发现孤烟中有一人,拄着杖。
偶然遇到平坦的石头,放下绳床。

十年的世事使得头发变白,
六月的江城草木苍苍。
不要只到山的一半就放弃,
等待与诗友一起分享清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方回登上秀山的过程,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友谊的向往。诗人在炎热的夏季,拥有大量的书籍,辛勤学习,汗流浃背。为了寻找凉爽,他登上崔嵬山,希望在山顶能找到些许凉意。在孤烟中,他突然看到一位独自行走的人,那人拄着杖子,似乎是在享受山中的宁静。偶然间,诗人在山上发现了一个平坦的石头,于是他坐下来,将绳床放置其中,以享受这份宁静。

诗中的"十年世事头须白"表明了诗人已经历了许多年的世事,年岁渐长,头发已经变白。"六月江城草树苍"描绘了夏季江城的景色,青绿的草木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期待。他告诉读者不要只满足于攀登山的一半,而是要继续向前,不断探索。他期待能与诗友一起分享美酒,共同欢庆,度过愉快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攀登秀山的经历,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诗人在劳累学习的过程中,渴望寻找凉爽和宁静。他发现了山中的孤烟和平石,从中感受到了一丝宁静和满足。诗人的成熟和阅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的认知,他期待与诗友一起分享欢乐和喜悦。

整首诗词以清新自然的意象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友谊的向往。诗人通过与山景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和期待,以及对共同欢庆的渴望。

这首诗词结构简洁,用词质朴自然,意象清新,给人以山中远眺,秀山峻岭,云雾弥漫。这里是方回创作的《登秀山至半而还有怀宾旸》的诗意和赏析。

诗人一天都在拥有书籍,埋头苦读,汗水如浆。为了寻求一丝凉爽,他决定攀登崔嵬山。当他登上山顶,他突然发现有一人独自站在孤烟中,手拄着杖子。诗人偶然遇到了一个平坦的石头,他把绳床放在上面,休息片刻。

诗人已经度过了十年的光阴,阅尽尘世沧桑,头发已经斑白。六月的江城,青草绿树,给人一种苍翠的感觉。尽管已经攀登了一半的山峰,但诗人并不满足,他期待着与诗友们一起分享美酒,共度欢乐时光。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诗人在炎热的夏季,通过攀登崔嵬山来寻求一丝凉爽和宁静。他发现了孤烟中的一位行人,这个景象使他感到突然的喜悦和舒适。诗人的经历和岁月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期待能与诗友们一起分享喜悦和快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友谊的热爱。诗人通过与山景的互动,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和期待,以及对共同欢庆的渴望。

该诗词结构简洁,用词朴实自然,意象鲜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它通过描绘诗人攀登山峰的经历,表达了对大自然和友谊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诗情画意。只在阑干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宫烟醉柳春晴。海风洗月秋明。唤取九霞飞佩,夜凉跨鹤吹笙。

寒花冷艳为谁发,霜露泠泠祗汝侵。弱质向人如有托,清香绝世本无心。会逢仙老收灵药,不用骚人费苦吟。十载岂无陶靖节,东篱萧索待知音。

地僻人稀到,柴门镇日开。依山泥药灶,累石筑经台。野鹤连窠买,梅花间竹栽。世无真隐者,只此是蓬莱。

归途未信欲斜阳,只怪行人影转长。松寿已高犹绿发,枫年方少更红裳。秋光便是天金谷,画本偷归我锦囊。只怨冲寒叹行役,青鞋布袜却芬香。

六祖求衣从岭出,六祖得衣从岭入。半夜抽身不露机,凹头解担犹留迹。上人家住江之西,仆仆而南休所觅。雅意真诚为衣求,衣已不传那可得。假令为法不为衣,江西自是大法窟。挑动上人熟机关,潮音激越箭锋疾。空还即色色即空,佛便是心心是佛。心源一了千佛空,底用区区祖衣钵。

高卧曾吟梁父诗,痛无鍼石活当时。天公未坠炎刘祀,心事能令先主知。八阵尚存惊对垒,一星才落便无师。勋忠遗舄藏岷蜀,老柏苍苍万古思。

鹤舞青青雪里松。冰开龟在藻,绿蒙茸。一成不记蕊珠宫。蟠桃熟,应待几东风。玉酒紫金钟。非烟罗幕暖,宝熏秾。赠君春色腊寒中。君留取,长伴脸边红。

烟含玉树风生细,日永宫花漏出迟。深殿未尝知暑气,水精帘拂砌琉璃。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衮衮日不暇,看看岁又徂。一生赋茅屋,几度换桃符。天肯容吾老,人皆笑我迂。玉溪何所见,时复问诗癯。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多君栖郑圃,玄室白云阴。此日逢迎处,高天倚树吟。竹香明幌静,山色暮帘深。相送情无限,余音碧水琴。

小妇欲入门,隈门匀红妆。大妇出门迎,正顿罗衣裳。门边两相见,笑乐不可当。夫子于傍聊断肠,小妇哆et上高堂。开玉匣,取琴张。陈金罍,酌满觞。愿言两相乐,永与同心事我郎。夫子于傍剩欲狂。珠帘风度百花香,翠帐云屏白玉床。啼鸟休啼花莫笑,女英新喜得娥皇。

未能同隐云林下,且复相招禄仕间。随月有钱胜卖药,终年无事抵归山。镜湖水远何由泛,棠树枝高不易攀。惆怅八科残四在,两人荣闹两人闲。

绣帔梦惊中酒处,朱门人语上朝时。

水如燕尾出湖分,合入长溪且到门。韦杜桑麻元两曲,朱陈鸡犬却通村。换羊卖马囊中帖,刳癭悬匏竹里樽。昨日烦君来阅赏,扁舟短缆系篱根。

莲花法界走舆台,两扇香风为我开。藜藿皮毛消不尽,若为囘向我如来。

残书遍阅就窗明,少畅闲情赖鸟声。断送春归花事了,一番细雨绿阴成。

蝉鸣一何急,日暮秋风树。即此不胜愁,陇阴人更去。相逢与相失,共是亡羊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