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过舒教授

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
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
美人乐幽独,有得缘无慕。
坐依蒲褐禅,起听风瓯语。
客来淡无有,洒扫凉冠屦。
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
归来北堂暗,一一微萤度。
此生忧患中,一饷安闲处。
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
自非陶靖节,谁识此闲趣。

作品评述

《雨中过舒教授》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在雨中拜访舒教授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在安逸宁静的环境中追求自我修养的情愫。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
轻薄的帘子外面是稀疏的竹子,竹丛中间细细的雨滴。

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
窗户静静无尘,几个砚台上冒出寒雾。

美人乐幽独,有得缘无慕。
美人喜欢寂静独处,虽然有得到的缘分,却没有追求者。

坐依蒲褐禅,起听风瓯语。
坐在蒲褐上,仿佛在修行静坐,起身时倾听风的低语。

客来淡无有,洒扫凉冠屦。
客人来了也淡然无欲,轻轻洒扫清理冠帽和鞋履。

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
喝浓茶来洗去心头的迷惘,香气使心绪清澈。

归来北堂暗,一一微萤度。
回到家中北堂,昏暗中微弱的萤火虫一一飞过。

此生忧患中,一饷安闲处。
在人生的忧患之中,找到一处宁静安逸之所。

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
放飞的风筝后悔过去的欢笑,黄色的狗悲伤地意识到已经晚了。

自非陶靖节,谁识此闲趣。
除了像陶渊明那样有节制的人,谁能懂得这种闲适的趣味。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宁静的环境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描述雨中的竹子、窗户无尘、砚台上的雾气等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诗中的美人喜欢独处,不追求名利,对于安逸宁静的生活感到满足。诗人自我陶醉于这样的环境中,通过喝茶、清理冠帽和鞋履等细节,表达了对心灵的净化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最后,诗人以飞鸢后悔过去的欢笑和黄犬悲伤地意识到已经太晚来反省的形象,表达了对于生活的一种深刻思考和对于安逸自在生活态度的肯定。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展现了苏轼在宋代社会环境中的独特心境和对安逸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名利和浮躁世俗的反思《雨中过舒教授》
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
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
美人乐幽独,有得缘无慕。
坐依蒲褐禅,起听风瓯语。
客来淡无有,洒扫凉冠屦。
浓茗洗积昏,妙香净浮虑。
归来北堂暗,一一微萤度。
此生忧患中,一饷安闲处。
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
自非陶靖节,谁识此闲趣。

中文译文:
稀疏的帘外有竹子,竹丛间有细雨。
窗户静静无尘,几个砚台上冒出寒雾。
美人喜欢幽静独处,有得到的缘分却没有追求者。
坐在蒲褐上,仿佛在修行静坐,起身时倾听风的低语。
客人来了也淡然无欲,轻轻洒扫清理冠帽和鞋履。
喝浓茶来洗去心头的迷惘,香气使心绪清澈。
回到家中北堂,昏暗中微弱的萤火虫一一飞过。
在人生的忧患之中,找到一处宁静安逸之所。
放飞的风筝后悔过去的欢笑,黄色的狗悲伤地意识到已经晚了。
除了像陶渊明那样有节制的人,谁能懂得这种闲适的趣味。

诗意和赏析:
《雨中过舒教授》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宁静的环境为背景,表达了苏轼对自我修养和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诗人展现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

诗中的竹子和雨滴、无尘的窗户、冒雾的砚台等细节描写,创造出一幅宁静、清新的画面。这些景物反映了自然界的安详和纯净,与诗人内心追求的宁静相呼应。

诗中的美人喜欢独处,不追求名利,对安逸宁静的生活感到满足。她乐于享受幽静、自由的时光,与尘世无关,与她相伴的只有自然和内心的宁静。

诗人自我陶醉于这样的环境中,通过喝茶、清理冠帽和鞋履等细节,表达了对心灵的净化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茶的香气洗去了心头的迷惘,使思绪得以清晰。在宁静的北堂中,微弱的萤火虫在昏暗中飞过,给人一种寂静和温馨的感觉。

整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安逸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和浮躁世俗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戎烬多艰道不传,师能横竖说无边。清湘去后人思杀,破衲归来帝所怜。双遽埋无尽藏,诸方应舞野狐禅。伤心明月堂中影,只作霜华处处圆。

多幸因愚得养恬,林扃风变陡寒天。杯传蕉叶温成酒,袄织梅花软入绵。经室炉添羊胫炭,道床屏护鹧斑烟。遥思病叟头如雪,冒冷遐征想自怜。

西村常氏子,卧疾不须臾。前旬犹访我,今日忽云殂。时我病多暇,与之同野居。园林青蔼蔼,相去数里馀。村邻无好客,所遇唯农夫。之子何如者,往还犹胜无。于今亦已矣,可为一长吁。

风送杨花满绣床,飞来紫燕亦成双。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残绒唾碧窗。

黄连甜兮甘草苦,这些滋味许谁知。宰官具足端严相,毕竟元无病可医。

虽然年纪小,胸次已江湖。贝叶连宵看,梅花一样癯。记诗诚敢许,戒酒恐应无。好向苏堤上,行行掐数珠。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断无罗绮追随,政要儿曹鄙夷。千古一人知已,重阳无酒温肌。

麦吐经时雨,炉薰一寸云。叶边先策策,月堕故纷纷。待趣诗翁语,何曾菜色闻。问天浑不试,吾欲张吾军。

蜀道难行高接天,秦关勒马望西川。峨眉崒嵂知何处,剑阁崔巍若箇边。

闻说淮民未免饥,春头已掘草根归。羡君稛载还山去,要挟星郎大字诗。

数枝香带雨霏霏,雨里携来叩竹扉。拟戴却休成怅望,御园曾插满头归。

浩浩自太古,洋洋灌百川。深将一源润,首出万峰巅。晴浴岱宗日,香通华岳莲。应有真仙子,挥榜上青天。

萧然如裴叔则,颊毛疏复长。邈然如王夷甫,高致宜庙廊。功名四皓云泉外,诗赋三闾草木香。君莫夸熙宁登科面玉雪,只今未老鬓发苍。不应弹琴酒炉坐,消渴还有禅病缚。不忘相抛白社一岁长,浮我杜举须十觞。结交齐东李文叔,自倚笔力窥班扬。谈经如市费雌黄,冰炭何用置我肠。胜

一囊书重百余斤,邮吏宁知去计贫。莫讶偏吟望乡句,明朝便见岭南人。

家里逢重九,新篘熟浊醪。弟兄乘兴共登高。右手茱杯、左手笑持螯。官里逢重九,归心切大刀。美人痛饮读离骚。因感秋英、饷我菊共糕。

画船南北水遥通,日暮幅巾篁竹中。行到月台逢翠碧,背人飞过子城东。

三年流落塞垣春,雪屋冰庐乐藻芹。司业颇知怜郑老,薛宣能不吏朱云。鹗牋重剡新如昨,蚁壤高眠唤不闻。一掬垅头知已泪,霜风吹堕白杨坟。

风清月白天垂碧,有恨如羞半敛花。红袖粉痕晨带湿,翠盘珠影夜生华。杨枝洒润菩提雨,薇水流香仙子家。几度晓风过麴院,七年不见使人嗟。

江横山簇。柏箭森如束。满眼飞蓬撩乱,知几几、未膏沐。快意忽破竹。一奁明翠玉。千古江山只么,人都道、为君绿。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