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九峰觉老时自因胜退居

京江别我正坚冰,拂袖归来道更增。
又见岭梅来驿使,懒将庭柏对谈们。
半廓冷月溪山雾,一炷幽香殿阁灯。
此亦世间愁绝处,岭猿岁晚哭寒藤。

作品评述

《寄九峰觉老时自因胜退居》是宋代王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寄给九峰觉老,我自因为胜利而退居。京江上的冰已经坚硬,我拂袖回来,道路更加增添了几分荣耀。又见到岭上的梅花,驿站的使者来了,我懒散地坐在庭院的柏树旁与他们闲谈。半边冷月映照着溪山的雾气,一炷幽香飘荡在殿阁的灯光中。这里也是世间忧愁的绝佳之地,岭上的猿猴在岁晚时哭泣着冰冷的藤蔓。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王铚寄给九峰觉老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因为胜利而选择退隐的心情。诗词开篇以京江上的坚冰作为景物描写,暗喻作者在世事中的坚韧和坚持。随后,他拂袖回来,道路更加增光,显示了他因为胜利而归隐的豪情壮志。接下来,作者描述了岭上的梅花和驿站的使者,以及他与使者闲谈的情景,表现出他退隐后的闲逸和宁静心境。冷月映照着溪山的雾气,幽香飘荡在殿阁的灯光中,创造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凸显出退隐生活的诗情画意。最后,作者以岭上的猿猴在岁晚时哭泣冰冷的藤蔓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世间忧愁的感叹和思考。

整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寓意的运用,以及对胜利与退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思索。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的退隐生活,感受到其中的静谧和愁绪。

作者介绍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诗词推荐

柳绵扑槛晚风轻,花影横窗淡月明。翠被麝兰熏梦醒。最关情,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

往昔少司农,朱幡牧刺桐。见碑怀叔子,有庙祀文翁。家法惟清白,军储必腐红。遥知门户肃,不与贾胡通。

罗家隔香积,天国近花坪。何日同搜览,题诗索载赓。

雨后郊原小杖藜,行人相语各伸眉。即今极目如云稼,曾是蝗虫盖地皮。

白发萧萧映帽纱,相扶访菊到山家。搀先一日东篱醉,要见人间未见花。

向浦参差去,随波远近还。初移芳草里,正在夕阳间。隐映回孤驿,微明出乱山。向空看不尽,归思满江关。

坐想亲爱远,行嗟天地阔。积疹甘毁颜,沈忧更销骨。迢迢游子心,望望归云没。乔木非故里,高楼共明月。夜深秋风多,闻雁来天末。

诗老吾衰矣,秋风又飒然。黄花香五度,八十太公年。

涓选休辰,于秋之杪。既齐既武,爰假祖庙。有侐们坤,旧章是俲。享祀奚为,天子纯孝。

上蔡旧名士,中台令望郎。行驰封传宠,路向七闽长。山水闻清远,官曹试暇皇。遥怜荔枝熟,虚馆进风凉。

茅屋临江起,登庸复应期。遥知归去日,自致太平时。幽药禅僧护,高窗宿鸟窥。行人尽歌咏,唯子独能诗。

泥香风软燕忙时,宿雨微中起较迟。试卷珠帘问花事,画秋千外袅晴丝。

修茂堂深,芳尘满、沈烟一朵。帘半卷,好风催晓,晴光才破。新润顿教萱草鬯,轻寒未放酴醿过。称鱼轩、容与寿如山,群仙贺。琴帏底,声调和。庭阶下,儿孙大。喜新来咿喔,又还添个。总是人生如意处,休将时事关眉锁。趁莺花、时节绮罗筵,年年作。

一茎青竹初出水,数个黄蜂占作窠。

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泽国来游岂厌重,羁孤怀感自无穷。雁声不到歌楼上,秋色偏欺客路中。宿寺梦回莲叶雨,渡江衣冷荻花风。谁怜未得青云志,琴剑年年西复东。

地僻人稀能几家,清泉漱玉石欹斜。客来访我惭无具,洗甑炊香更点茶。

闻君治书楼,诵书仍课文。古人不朽计,政在三冬勤。今时独不然,白屋期青云。君岂期人欤,大雅迥不群。

雪满梁园飞鸟稀,暖煨榾柮闭柴扉。瓦盆熟得松花酒,刚是溪丁拾蟹归。

雨袖飘飘恍欲仙,半醒半醉酒明船。太虚一室都无碍,皎月凉风石上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