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铜雀妓》是唐代刘方平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一个残破的铜雀妓像,以及妓女的遗漏和颓废情感。
诗中的铜雀妓是一尊残破不堪的雕像。遗嘱奉给君王,嚬蛾勉强打扮一下。岁月流转,陵墓的树木变色,但是妓女的恩宠依然留在她舞衣上的香气。她曾经坐在玉座上,美丽的身姿生出秋天的气息,而她现在只能站在铜台下看夕阳。泪痕划过干涸的井壁,舞袖摇曳为谁?
这首诗词传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人事易逝的感慨。铜雀妓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了光阴易逝的真实。她在过去曾经是受宠的女子,但现在却被时光所抛弃,成为一具残破的雕像。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对铜雀妓的描写,传达了作者感叹光阴易逝、世事沉浮的情感。诗中的铜雀妓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它给人一种深沉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满足欲望的浮华和虚幻。
作者介绍
刘方平的介绍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邢襄公政会之后.天宝时名士,却不乐仕进,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诗风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几笔铺陈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场景,手法甚是高妙。代表作有《采莲曲》、《望夫石》、《京兆眉》、《月夜》、《寄严八判官》、《代宛转歌二首》、《乌栖曲二首》、《春怨》、《梅花落》、《秋夜泛舟》等,其中以《采莲曲》、《月夜》和《春怨》为最著名。《采莲曲》写一窈窕女子(“楚腰”代指“细腰苗条”之意,因古有“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唱着荆歌,在“落日晴江里”采莲,问她何以如此熟练,答是“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原来是十五岁开始就乘潮采莲了),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清新活泼。《望夫石》吟咏“佳人(望夫)成古石”的感人故事,写那石头上“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石上生长的春日红杏象是佳人施于面上的淡红“薄妆”),构思极为精巧,富有意趣。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二百五十一)。
传闻
刘方平是当时震惊一时的美男子,史书未曾详细记载其容貌,但是野史里与一些正史里稍有提及他的美貌。因此2013的一些动漫产业也常以刘方平为原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形象,真可谓是才华横溢,才貌双全。
家庭
其诗清新亮丽,风格鲜明,是因为他早期的生活幸福,他有一妻三子,长子刘眉,次子刘含,老幺刘霜在文学上都颇有造诣。令人惋惜的他们的诗都失传,以至后人无法瞻仰其才华。
其妻许氏,也是出生于书香门第,虽在当时女子里才华横溢,但是丑闻连连,曾与寺里僧人有过奸情,刘方平离家四处游玩,便不问家里情况。以至于许氏愈加放肆,最后在偷会情人时跌在雪地里死去了。(选自《古今野史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