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轩

三春采采为蚕供,衣被生灵独有功。
野外谩多閒草木,可惭无计谢东风。

作品评述

《柘轩》这首诗是宋代李侗所作,讲述了种植桑蚕和制作丝绸的故事。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柘轩,三春采采为蚕供,
草地上满是孤雁鸣,
谩傅千般打扮衣,
它们也有东风的功。

这首诗通过描写种植桑蚕和制作丝绸的情景,表达了对衣物背后生灵付出的努力和东风的感激之情。其中,诗人以柘轩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柘轩是指种桑树的轩亭,用来休息和品味春色。诗中的柘轩象征着春季的景致,蚕丝的来源。

诗人提到春天,是因为春天是养蚕和采桑的重要时节。他说三春采采为蚕供,指的是春天中的三个月所采摘的桑叶供养蚕虫。这句话表达了人们为了生产蚕丝而辛勤努力的场景。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将注意力转移到衣被上。他说草地上满是孤雁鸣,意味着采摘桑叶的人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忙碌地采摘桑叶,以供养蚕虫。而这些努力付出的最终结果就是能够制作出来丝绸这样的奢华财富。

接着,诗人说谩傅千般打扮衣,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地依靠蚕丝和丝绸来制作出华贵的衣物。这句话强调了蚕丝和丝绸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诗人自谦地说可惭无计谢东风。他意指制作丝绸需要东风,也就是把蚕茧吹开的东风。他虽然感激东风的帮助,但自认为无法回报东风的恩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致、蚕丝和丝绸的制作过程,表达了对衣物背后生灵付出的努力和对东风恩情的感激。诗人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示了对蚕丝和制造丝绸这项劳动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中各种付出的感激之情。

诗词推荐

一章虎号南山,北风雨雪。百夫莫为,其下流血。相彼暴政,几何不虎。父子相戒,是将食汝。二章伊彼大吏,易我鳏寡。矧彼小吏,取桎梏以舞。念昔先民,求民之瘼。今其病之,言置於壑。三章出民于水,惟夏伯禹。今俾我民,昏垫平土。岂弟君子,伊我父母。不念赤子,今我何怙。呜

登山自补屐,访友不赍粮。坐啸青枫晚,行吟白日长。人烟隔水见,草气入林香。谁作招寻侣,清斋宿紫阳。

一刻之閒直万金,苦无不可共幽襟。成年不作西湖想,听得啼莺不自禁。

钜璞希音未易知,芒鞋竹杖祗相宜。还收北伐六奇计,归作东游五胜诗。千里云山通梦想,十年笑语隔心期。拟凭浩荡长江水,日落烟寒寄所思。

折脚铛子,大家知有。左提右挈,劳烦众手。山僧赢得百无忧,一向面南看北斗。

荣华恩爱弃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今古虽殊同一法,瞿昙抛却转轮王。

忆曾把酒赏红翠。无腰柳弱歌声细。纵马杏园西。归来香满衣。宝车空犊驻。事逐孤鸿去。搔首立江干。春萝挂暮山。

多惭到处有诗名,转觉吟诗僻性成。度水却嫌船著岸,过山翻恨马贪程。如仇雪月年年景,似梦笙歌处处声。未合白头今已白,自知非为别愁生。

十日不一见此君,春笋满林深闭门。杖藜特特穿苔径,问讯南阶添几根。

荏苒秋光虚度,玩月池台,登高楼阁。风传霜信,遍送晓寒侵幕。凄凉细雨,洒窗飘户,漏永更长,枕单衾薄。梦里惊鸿唤起,坐对寒缸,犹听晨漏残角。先自宿酲似病,共愁造合滋味恶。虽有丁宁语,怕旁人多口,还类金铄。如斯情绪,戚戚怎禁牢落。纵欲凭江鱼寄往,漫霜毫频握,几时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青云玉树南薰扇。京华地、别是潇湘图展。茉莉芰荷香,拍满笙萧院。雪藕盈盈歌袅处,早已带、秋声凄怨。堪叹。把时光轻靠,冰山一片。从古幻境如轮,问铜驼、应是多番曾见。谁把笛吹凉,总是腔新换。水枕风船空入梦,但极目、波流云远。消黯。更华林蝉咽,系人肠断。

窗草池莲乐意连,一帆直到太虚前。拈来瓦砾无非道,触处鸢鱼共此天。鹑固珍羞元是鼠,蜣虽秽物却为蝉。神奇臭腐相更禅,妙理谁知所以然。

寒梅堪羡。堪羡轻苞初展。被天人、制巧妆素艳。群芳皆贱。碎翦月华千万片。缀向琼枝欲遍。小庭幽院。雪月相交无辨。影玲珑、何处临溪见。谢家新宴。别有清香风际转。缥缈著人头面。

道人送客过林扃,先识穿云拄杖声。内苑深居无一念,东堂久阔尚余情。且欣能善将军饭,未怪频翻吏部羹。小住家风殊不恶,一江明月看潮生。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月晕知天风,舟人夜相语。平明好挂帆,白浪须出浦。此身犹在吴,归梦预到楚。今日念同来,吾妻己为土。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年少刘郎初见时,似笑东风三两枝。刘郎白发欲再见,前溪落尽迷佳期。

传语岩前五百牛,尘缘误我意无憀。灵山寺有三生契,更约天台度石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