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郭之奇的《追和元诚拊髀思颇牧之作》
拼音和注音
hàn zhǔ yōu xiōng nú , měi fàn yì jù lù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匈奴: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与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奴族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狄族。据中国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匈奴曾占领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并统治蒙古的大部分。
郭之奇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原诗
汉主忧匈奴,每饭意钜鹿。
冯郎垂白首,犹能语推毂。
不知今魏尚,宁问古颇牧。
文吏操法绳,而无宽大目。
漫有拊髀思,谁削功首牍。
千载听其言,壮士多颦蹙。
当日共花砖,此语曾追录。
何当阃外事,长寄书生腹。
喜峰动胡尘,盈庭方肉朒。
内虚邦政堂,外少登坛宿。
忽见金与刘,慷慨螭阶伏。
人目二痴儒,帝命无更仆。
金子监内军,君实司戎轴。
一军惊韩信,二快闻鲁肃。
遂携忠愤麾,往当遵永镞。
一朝酬主恩,四海环相哭。
是时我山居,遥传罢朝粥。
未获信陵车,空念蒲胥辐。
岂忘开路心,永念金台筑。
嗟君发轫初,矢志在沟渎。
何必据鞍人,此意千秋独。
男儿愧手中,安能死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