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白髭叹》
拼音和注音
wǒ nián sān shí jiǔ , bái zī yǒu yī jī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三十:1.数词。十的三倍。2.指三十岁3.指三十年。
十九:十分之九。谓绝大多数。《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唐韩愈《平淮西碑文》:“凡蔡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曹靖华《飞花集·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
年三十:除夕,中国传统节日。农历年最后的一天。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茎。
当时初见之,妻子殊为惊。
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
朝来明镜中,对之不复嗟。
人生天地间,老去会不免。
犹胜严终辈,终身不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