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至子由书斋追记游事

行山稍已倦,径作坦腹卧。
茗至即仰啜,即复起端坐。
拓窗眼豁然,如见天宇大。
金碧何太丽,玉雪不受涴。
向来宴豢人,魂兮复谁些。
积沙东西移,怒潮日夜簸。
烟表越树细,云端海鹊过。
人生仅如尺,倏忽分寸挫。
万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

作品评述

频至子由书斋追记游事

行山稍已倦,径作坦腹卧。
茗至即仰啜,即复起端坐。
拓窗眼豁然,如见天宇大。
金碧何太丽,玉雪不受涴。

向来宴豢人,魂兮复谁些。
积沙东西移,怒潮日夜簸。
烟表越树细,云端海鹊过。
人生仅如尺,倏忽分寸挫。

万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

【诗词的中文译文】
频频来到子由的书斋,追忆游历的点点滴滴。
行走山间稍感疲倦,径直躺下平放腹部。
香茗送来立即仰头啜饮,然后再度起身端坐。
推开窗户,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见到辽阔的天地。
金碧辉煌何等美丽,玉雪洁白不染污渍。

往日的宴会豢养了许多人,我的灵魂啊,又属于谁呢?
积聚的沙土东西迁移,怒潮日夜翻腾。
烟雾在远山的树梢上细薄飘散,云端的海鸥飞过。
人生短暂如尺寸,转瞬间被磨损。
千万年来只有一曲悲歌,这悲歌又能与我相和谐呢?

【诗意】
这首诗由宋代的诗人方回所写,描述了他在书斋中回忆游历的心情与感慨。诗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各种景物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历史长久的思考。

诗人行山疲倦后躺下,喝茶时仰头饮尽,然后重新端坐起来。他打开窗户,眼前一片开阔,感受到天地之大。金碧辉煌的景色、洁白无瑕的玉雪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在诗中,作者提到过去的宴会,虽然豢养了许多人,但灵魂却属于谁呢?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问。他观察到沙土的迁移和怒潮的翻腾,以及烟雾在远山间细细飘散,云端的海鸥飞过。这些景象使他感叹人生短暂而易逝,仿佛一切都在瞬息间消逝。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万古一悲歌的思考,问道这悲歌又能与他相和谐吗?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历史长久、人生短暂的感悟和疑问。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细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书斋中的心情和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虽然简短,但通过凝练的语言和意象,传递出深远的意蕴。

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主题。他在行山疲倦后躺下,体验到平和宁静的感觉。茶水到来,他仰头饮尽,然后重新端坐起来。这一过程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转瞬即逝的现实。拓开窗户后,他看到辽阔的天地,金碧辉煌和洁白无瑕的景色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些景象与人生的短暂相互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脆弱。

诗中还涉及到对历史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作者提到过去的宴会,虽然养育了许多人,但最终灵魂又归于何处?这个问题探讨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存在的意义。诗人还观察到自然界的变化,如沙土的迁移和怒潮的翻腾,以及烟雾在山间弥散、云端的海鸥飞过。这些景象呈现了时间和自然的力量,进一步凸显了个体的短暂和微小。

最后的两句"万古一悲歌,悲歌孰予和",表达了对历史和命运的思考。诗人意识到自己只是众多悲歌中的一员,对于历史和宿命的抗争似乎微不足道。这种思考呈现出对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和命运的无奈和疑问。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体命运的描绘,展示了人生短暂和历史长久的主题。诗人的思考和追问使得诗意更加深沉和感人,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自古涟漪佳绝地。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倦客尘埃何处洗。真君堂下寒泉水。左海门前酤酒市。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倾盖相逢拚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肉红圆样浅心黄。枝上巧如装。雨轻烟重,无聊天气,啼破晓来妆。寒轻贴体风头冷,忍抛弃、向秋光。不会深心,为谁惆怅,回面恨斜阳。

寒阵须凭酒解围,闲官幸可典朝衣。一杯冷落凭谁劝,却有飞花舞入帷。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辟书来几日,遂喜就嘉招。犹向风沙浅,非于甸服遥。时平无探骑,秋静见盘雕。若遣关中使,烦君问寂寥。

少时见敲搒,濈濈背欲汗。及壮事州县,稍稍觉不惮。由来只一心,今昔非异见。君子远庖厨,夫岂恶刍豢。长恐恶今熟,此道出无间。是隐乃在我,扁榜安用办。君侯退归来,此意却无限。

岩穴玲珑几度秋,簪峰高插耸鳌头。化人旧有阿罗汉,喜客今逢老比丘。石罅日闻甘露滴,山间时见庆云浮。灵岩特为南乡设,从此生贤继不休。

阴风一夜搅青冥,风定霏霏霰雪零。遥想玉真清境上,白虚光里诵黄庭。

江亭寒日晚,弦管有离声。从此一筵别,独为千里行。迟迟恋恩德,役役限公程。回首吟新句,霜云满楚城。

月照疏林惊鹊飞,羁人此夜共无依。青门旅寓身空老,白首头陀力渐微。屡向曲池陪逸少,几回戎幕接玄晖。四科弟子称文学,五马诸侯是绣衣。江雁往来曾不定,野云摇曳本无机。修行未尽身将尽,欲向东山掩旧扉。

滴碎空阶颇厌听,恼人况又近清明。三分春急二分过,十日天无一日晴。寒沁柳眉愁寂寂,湿凝花脸泪盈盈。苍穹好悯云霓望,留作甘霖助有成。

黯黯当窗云不驱,不教风日到琴书。只今老子风流地,何似茅山陶隐居。

身狎吴儿家在蜀,春深屡唱思乡曲。峨眉风景无主人,锦江悠悠为谁绿。

应目未尝离左右,扣宗差别风马牛。迟速不停俱滞学,个裹还须自肯休。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此老殊清健,情忘发兴奇。异方惊会面,孤屿共题诗。聚散千江月,参差万里期。相看作离别,特地泪双垂。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居。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

水空流,心不竞,门掩柳阴早。芸暖书芗,声压四檐悄。断尘飞远清风,人间醒醉,任蝶梦、何时分晓。古音少。素琴久已无弦,俗子未知道。听雨看云,依旧静中好。但教春气融融,一般意思,小窗外、不除芳草。

斗转砧稀秋夜阑,朔云遥度雁声寒。梦回旅馆灯初落,书寄衡阳叶正残。隐隐断行迷极浦,苍苍斜月带长安。湘南塞北关情远,人倚青楼几处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