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赠僧还杭州》
拼音和注音
cán kuì hán gōng zhǎng rǎo rǎo , qióng nián xué dào zhǐ kōng hu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惭愧:(形)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心里不安。[近]羞愧。[反]欣慰。
学道: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即学政。
扰扰:(书)(形)形容纷乱。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遍游雁荡与天台,少室灵岩到五台。
自是此身无系著,信于何处见如来。
高閒作字元非幻,灵彻题诗漫倚才。
惭愧韩公长扰扰,穷年学道只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