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作品评述

渡江

《渡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意描绘了船只在春江风浪中渡过江面的情景,运用丰富的描写手法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景仰和自身处境的思考。

中文译文: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风涛。
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
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
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

诗意:
这首诗以春江船舶渡江为题材,表现了江面上风浪的凶猛和船只在其中摇摆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江面上的景色,如渚花和汀草,展现了春天的繁花和生机盎然的景象。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垂钓的人交谈,大概是询问他们过江的经历。整个诗意既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景仰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江渡船的情景,塑造了一幅自然景色的画面。诗人以“春江不可渡”开篇,表达了江面风浪的猛烈程度,形成对船只渡江的困难和危险的艰巨境遇的刻画。接下来描绘了船只的状态,以“舟楫欹斜疾,鱼龙偃卧高”形容舟楫颠簸摇摆的情形。这些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江面上的汹涌澎湃的自然力量和人们在其中的困苦处境。

随后,诗人以“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来描绘江面的景色,色彩斑斓的渚花和郁郁葱葱的汀草构成了春天的丰富景象。在这景色之中,渡江的船只显得异常微小和脆弱,增加了诗意的对比和矛盾。

最后两句“戏问垂纶客,悠悠见汝曹”,诗人与垂钓的人交谈,似乎询问过江的经历。这句话象征着诗人对身处险境的人们的劝勉和提醒,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处境的思考和触动。

杜甫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描写手法,把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融为一体,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在此基础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有所启迪。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夜出茆堂自撤扃,乌藤与我两伶俜。凉蟾吐晕围千丈,老木移阴可一庭。隔浦呼呜闻宿鸟,傍檐开阖数流萤。放翁尚友论千载,不取梁鸿即管宁。

溪涨清风拂面,月圆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声声笛起山前。

郎与新欢浓,侬与旧欢熟。懊恼对行人,当为歌艳曲。

迥若千仞峰,孤危不盈尺。早晚他山来,犹带烟雨迹。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

秋来春去雁宾熟,秋去春来燕子忙。寒暑自分人事信,不须禽类互炎凉。

昔云有仙人,炼液谢浮埃。一感当时王,翻然为之来。深沉珠贝宫,照曜金银台。群仙时往还,共酌流霞杯。一朝乘化去,遗骨付寒灰。旧径没行迹,空坛生绿苔。冥冥汗漫游,逝者何时回?兴怀忽长啸,天风振蓬莱。

达得真如理,三界唯心起。如今心地也无,六道凭谁拟。

百元能,得人憎。火是钓鳖,日裹藏冰。养子不曾教,绳上更安绳。谷孤古东山正脉,乌户呼真本川僧。

吏隐千年远,南峰事竟同。鉴容依石水,熏佩度花风。林霭床头湿,崖泉厨下通。纷纷尘世念,不入此山中。

紫笑花香非所媚,人言香胜亦予欺。初疑丙吉车茵汗,又似微生乙得时。

沐浴无他术,休寻卯酉中。困眠饥吃饭,无日不春风。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晓起东风恶,晴岚忽变昏。船随山共走,雾与水相吞。钲鼓遥知寨,桑麻略辨村。雨来无准则,容易湿柴门。

今朝天景清,秋入晋阳城。露叶离披处,风蝉三数声。那言苦行役,值此远徂征。莫话心中事,相看气不平。

去时数点雨,归时数片雪。雨雪两不多,山路双清绝。

万仞香炉峰,一派九江水。水上出青莲,人在莲花里。

狂风未许放归船,借得僧房半榻眠。落雁影收帆脚外,怒涛声到枕头边。黄芦叶底秋将老,白羽书中病未痊。传语将军多着力,扬州不比旧家年。

三齐号难治,民瘼待良医。勿谓人多诈,须教吏不欺。鱼盐多近海,桑柘润连淄。御札新颁历,无忘训诫词。

先出也衣絺紵。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有人自南方来。鮒入而(左鱼右见)居。使人之朝草国为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己不用若言。又斮之东闾。每斮者经吾参夫二子者乎。

凉夜无云星自流,池塘促织早知秋。远更不受重城隔,时逐西风到小楼。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