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点检龟巢,素琴弦断余何有。
夫妻白首。
相敬如宾友。
三四孙儿,五色斑斓袖。
梅花酒。
为翁称寿。
罗拜爷娘后。

作品评述

《点绛唇·点检龟巢》是元代作家谢应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点检龟巢,
素琴弦断余何有。
夫妻白首,
相敬如宾友。
三四孙儿,
五色斑斓袖。
梅花酒,
为翁称寿。
罗拜爷娘后。

诗意:
《点绛唇·点检龟巢》这首诗词描述了岁月流转中夫妻相携、家庭和睦、世代相传的美好景象。诗人以点检龟巢为引子,暗喻审视自己的家庭和婚姻。他说琴弦断了,只余下一些残余的琴弦,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然而,夫妻俩已经白发苍苍,却仍然相互尊敬,宛如亲密的朋友。他们有着三、四代的孙子和孙女,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袖,显示出年轻一代的活力和希望。在这样的家庭中,梅花酒成为了庆祝长者寿诞的象征,代表着家庭的幸福和团圆。最后一句描述了诗人向父母敬献酒礼,表达了对祖辈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家庭和婚姻的美好,以及世代相传的情感。通过点检龟巢的形象,诗人唤起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然而,诗人并没有陷入悲伤或消极情绪,而是以夫妻相互尊敬、家庭和睦、新生代的希望与活力作为反衬,展现了家庭的幸福和团圆之情。诗人通过将梅花酒作为庆祝长者寿诞的象征,凸显了家庭中代代传承的美德和对长辈的敬重。最后一句描述了诗人向父母敬献酒礼,表达出他对祖辈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家庭和睦、世代相传的美好愿景,具有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特点。

作者介绍

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谢应芳的学术主张

  谢应芳著有《辨惑编》、《思贤录》、《龟巢稿》、《怀古录》、《毗陵续志》、《龟巢诗文钞》、《龟巢词》等。最能反映他学养与思想倾向的是《武阳志馀》卷十儒林类中记载他的一些轶事。他在苏州一带避难时请求官府黜退吴江三高祠(纪念战国时期越国范蠡、晋代张翰、唐代陆龟蒙)中的范蠡;而要求修葺三国时东吴名相顾雍的墓莹。在故乡则显扬武进林庄邹忠公浩墓,去掉学官中的土地祠。他主张禁止民间办丧事时做佛事等迷信活动、还向周郎中(正五品官)上书陈述开荒等五件事并向何太守请求减少水脚之征,事事都有利民生民风。

  谢应芳最著名的著作是《辨惑编》。《辨惑编》的主要内容是反佛、道,这也是理学理论的精华所在。这既是他个人思想体系的体现,也是理学的合理内核在常州地区的传承。谢应芳认为,生、死为自然之理。他斥老、庄、仙、佛(此处所言老、庄,非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而是被道教改造过、并奉为道教之祖的老、庄)之说为异端,致力于破除鬼神、禁忌、禄命等迷信,认为“古之为异端邪说者众矣,若老庄仙佛之流,自秦汉以来,惑世尤甚”,“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辨惑编·异端》)。他还指斥道教的斋醮仪式说:“道家以老子为理由,书亦未尝有设醮之论也,至宋徽宗妄意求福,命羽流为之,未及倾危宗社,流落金国,所求之福,竟何有哉!二君昏迷不明物理,特以此为缁黄衣食之计焉耳。”(《与王氏诸友论斋醮书》)理论锋芒直指宋徽宗,认为北宋亡国,与宋徽宗相信道教有关。是“妄意求福”,是“倾危宗社”,是“昏迷不明物理”,所以最后“流落金国”,“为缁黄衣食之计(当阶下囚)”。同时,谢应芳还以明天历年间大疫为例,大疫来临,病人众多,凡“务求医药,不事祈祷”者,大都活了下来,而那些求神保佑的,却都死掉了。认为这充分说明了佛道的虚伪性。 《辨惑编》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在明初有极大的影响。后世论及元明之际,无论是思想史、哲学史,谢应芳的《辨惑编》是必提的著作。

谢应芳的生平

  谢应芳生逢乱世,世衰道丧,以斯文为己任,崇正辟邪。从元至正初年起便隐居于武进白鹤溪(今邹区鹤溪河),构筑小室名叫龟巢。遂自号“龟巢老人”,乡里子弟尊称龟巢先生。常州府曾聘为教授。他对学生循循善诱,总结出一套教学法。浙江行省闻名欲聘为三衢清献书院山长,辞不就。后各地义军起,谢应芳便去苏州一带避难,几次遇危险,一年中搬了五次家,经常揭不开锅。后来苏州人对这位年高德助的饱学之人逐渐有所了解,争聘为子女的老师,他靠束修钱以维生。

  朱元璋削平群雄,建立明王朝后,江南渐渐安定,谢应芳已是70多岁的老人,返回故乡,在武进芳茂山(横山)隐居,勤读写作,老而不倦。当时,朝中高官与在野缙绅们路过常州,必定要去芳茂山上“龟巢”拜访龟巢老人。不管来的人官阶多高、名声多大,谢应芳都平等相待,决不低下阿谀,而且议论必及民生、言谈必论向善。

  谢应芳80岁时,不顾羸弱,应郡守的邀请,以德高望重之身,出来主持了《续毗陵志》的编撰工作,97岁高龄谢世。

谢应芳的食里情怀

  谢应芳到了老年,牙齿尽落,常为咀嚼而发愁。有一次,他到寺院拜访一名高僧。高僧知他齿牙不利,特意精心制作了几款豆腐菜肴,既好吃又不需要费力咀嚼。食毕,谢应芳言道:“凡人年老者,以肉养之,古今一致。然老而无齿,则肉林之盛,禁脔之供,其如朵颐何?求其甘软若豆腐者,真可谓养老之善物也。”并欣然提笔作《豆腐诗》:“谁授淮南玉食方,南山种玉选青黄,工夫磨转天机熟,粗渣囊倾雪汁香。软比牛酥便老齿,甜于蜂蜜润枯肠。当年柱史如知味,饮乳何须窈窕娘。”

  此后,他家中常精心烹制豆腐菜肴,以供食用。渐渐地越觉豆腐软嫩味美,最能养老,不是醍醐,却又胜似醍醐,於是便将豆腐美称为“素醍醐”,并作诗《素醍醐》加以称赞。

诗词推荐

种柳开河为胜游,堤前常使路人愁。阴埋野色万条思,翠束寒声千里秋。西日至今悲兔苑,东波终不反龙舟。远山应见繁华事,不语青青对水流。

点绛唇

帝俞荒址创毗耶,茂岭烟篁占一涯。僧入定中观水月,客来空际辩天花。宸章飞动凌奎彩,瀑溜清凉涨井华。不省永和年景趣。饫闻虚座演三车。

点绛唇

摊酒催钱吏打门,那堪嫁娶画朱陈。稍捐官府秋毫利,散作乡村浩荡春。

点绛唇

文鳐游西海,夕飞向吴洲。朱鳖生明月,渊潜未可求。由来有变化,何能计沉浮。君子蹈出处,谁能等隅陬。临水赋二者,相送无离忧。

点绛唇

林麓幽幽气象闲,三年肄留萃衣冠。自从引翼无求地。

点绛唇

政术平生欠讲明,赖公关决可蒙成。食新虽有丰登望,阖郡宁无叹息声。因为赛神携一榼,暂能择胜驻双旌。归来依旧尘劳在,不尽消遥物外情。

点绛唇

把酒湖亭一笑逢,沿湖犹拥绿丛丛。倒涵岚影晴烟紫,回射城阴夕照红。愁绪不关歌舞外,交情却在别离中。片帆我亦随西下,小□凭栏蔌蔌风。

点绛唇

四十九变化。一十三死生。翕忽玄黄里。驱驰风雨情。是非纷妄作。宠辱坐相惊。至人独幽鉴。窈窕随昏明。咫尺山河道。轩窗日月庭。别离焉足问。悲乐固能并。我辈何为尔。栖皇犹未平。金台可攀陟。宝界绝将迎。户牖观天地。阶基上杳冥。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中国要荒内。人寰

点绛唇

山兄心似我,岸谷亦难交。不见还相忆,来唯添寂寥。茶烟粘衲叶,云水透蘅茆。因话流年事,斯须不可抛。

点绛唇

有人教我向衡阳,一度思归欲断肠。为报艳妻兼少女,与吾觅取朗州场。

点绛唇

卧病六十朝,尪羸欲颠踬。中虚苦暴下,外怯因多涕。风邪动感触,寒热肆留滞。百病果难堪,未免趣医至。携持篚与箧,众药要尽试。{口父}咀和参术,煎煮杂姜桂。了无铢寸功,徒有千百累。金丹号起死,入腹作鼎沸。服之不能瘳,束手信无计。嗟余有天命,未许药石治。再拜谢群医,

点绛唇

眇观千载苦无人,窥见一毫先有我。隽敏既为文采误,高明又被玄虚锁。

点绛唇

今宵端正月,故故向湖山。玉兔窥杯凸,冰娥怪鬓斑。诗情甪里逸,酒胆夏黄悭。兴罢度桥处,天风松桂间。

点绛唇

紧头上立,问如何、犹向清溪盘礴。应为春妨须熟局,且借轻裘弹压。野聚晴炊,烟波暖唱,尽出江南北。从容归衮,三年功满棋柝。真个福比南山,谁无富贵,无此团F45F乐。锦瑟瑶琴清对处,青紫诸郎参错。楚楚孙枝,温温婿玉,帘幕欢声拍。抠衣小子,寿公也趁龟鹤。

点绛唇

玉清仙子下云达。

点绛唇

汴水无情日夜流,不肯为我少淹留。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客愁。可怜南北意不就,二十起家今白头。

点绛唇

一为人。做凡身。四般假合怎生真。*哩,哩*。搜玄路,出迷津。静中调养气精神。*哩,哩*。

点绛唇

叹光阴,如流水。区区终日,枉用心机。辞是非,绝名利,笔砚诗书为活计。乐齑盐稚子山妻。茅舍数间,田园二顷,归去来兮!

点绛唇

举头忽睹明星现,因兹眼病见空华。今日还渠旧光彩,碧眸炯炯照尘沙。

点绛唇

雨滴梅梢,雪消蕙叶,入春难得今宵暇。倩他银甲凄清,铁拨纵横,声声迸碎鸳鸯瓦。依稀长乐夜乌啼,分明湓浦邻船话。腕下,多少孤城战马,一时都作哀湍泻。今日黑闼营空,尉迟杯冷,落叶浮清灞。百年青史不胜愁,两行银烛空如画。

点绛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