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吹发冷飕飕,赖有多情帽裹头。

出自宋末元初代仇远的《十日与侯伯用谢元焘诸友汎菊得头字》

出自宋末元初仇远的《十日与侯伯用谢元焘诸友汎菊得头字》

拼音和注音

xī fēng chuī fā lěng sōu sōu , lài yǒu duō qíng mào guǒ tóu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西风:从西边吹来的风。亦指我国秋季所吹来自西方或西北方向的季风。西方国家的风尚、潮流。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多情:(形)对人感情深厚(多指爱情):自作~|~的姑娘。[反]薄情|寡情。

飕飕:1.象声词。形容风声雨声。2.象声词。形容很快通过的声音。3.阴冷貌。4.萧飒、衰败貌。

冷飕飕:(形)刮起的风使人感到很冷:入冬后,风~的。[近]冷冰冰。[反]火辣辣|热腾腾。

吹发:吹气使燃。

发冷:身上感觉冷。

仇远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原诗

西风吹发冷飕飕,赖有多情帽裹头。

九日已知成昨夜,绿樽聊复集清流。

山房霜菊偏能耐,客路云萍故自浮。

欲识岁寒心皎洁,一方月色十分秋。

诗词推荐

清闲实天所惜,富贵於我何如。野马书空咄咄,醯鸡击缶乌乌。

江上秋阴合,柯山晓雨来。貂裘欲辞箧,纨扇已生埃。落叶湿相藉,晚花寒未开。殷勤探黄菊,九日泛清杯。

初疑柘茧雪争鲜,又恐杨花糁作毡。却是翦银成此叶,如何入口软於绵?

水满长洲月满楼,姑苏台榭锁深秋。君王不见春花老,响靸廊中胜游。

我瞻西郊,云停不雨。鸡栖乱山,十舍千阻。一书缄春,慰厉存抚。望之或违,搔首企伫。停云酾之,蜚雨蒙蒙。启筒有获,如渴吸江。孤月河汉,轻飔牖窗。忆侍诲色,杖屦后从。盱衡推予,褒衮俪荣。靡怀不倾,靡言不情。会晤良难,欻然西征。孰谓愁斛,无自而生。竹萌触雪,粟花缀

病想医门渴望梅,十年心地仅成灰。早知世事长如此,自是孤寒不合来。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暖乍闻雷。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

名缰相引,别离登州。远来积石时秋。司判美任,止是一载因由。才到瓜期相逼,岂都无、行色忧愁。叹往复,是八千馀里,毕竟何求。好学渊明解职,效海蟾纳印,慷慨云游。相继神翁决裂,物外真修。保养先天之物,运自然、火锻丹丘。功行满,驾祥云,趋赴瀛洲。

孤云野鹤寄山家,不料寒空璨六花。越样月明浑不夜,个般天气好分茶。

苍松藏野寺,山以隐君灵。挽仰千年事,孤高九日亭。抗尘头渐白,吊古眼犹青。有客耽幽讨,吟情起鹤汀。

十二峰前上戏棚,那吒赤脱点天强。屈烦鼓笛低头舞,弄丑真堪笑一场。

一气潜回,百昌萌动。君子道长兮露柱咨参,小人道消兮灯笼作舞。义出丰年,道复太古。国师欢喜问如何,冬至寒食一百五。

隔竹已见月,清光度溪来。移影上素壁,与我相徘徊。是夜正中秋,天地雾露开。人疑玉兔出,药杵不生埃。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他夕岂不孚,物意为之摧。

暨州美政不三年,江右遗民借二天。皂盖朱轓新牧守,青原白鹭旧山川。邦衡奏疏云中有,永叔诗章洛下傅。故里诸孙无羔否,下车第一表先贤。

柳岸风条顿老,橘林露叶犹香。门对一天秋色,人行十里斜阳。

八十三岁李鹤田,我兄事之后八年。有弟有弟来见我,我亦待之如弟然。鹤田鹤田真神仙,读万卷书忘蹄筌。钩银画铁笔下字,咳珠唾玉胸中篇。维伯英甫父深斋,我未识之人称贤。相观骨骼听议论,九皋之鸣绍家传。□□□□我所敬,论宋勿论唐以前。文名第一欧永叔,诗名第一黄庭坚。

硕人其颀,公侯之妻。翟藋以朝,象服是宜。如星之共,逆月之辉。母血既瞻,群心则夷。

朔雪没寒芜,严威等群木。东君惜江梅,先与借微燠。造物逞新奇,亭亭付幽独。天然水雪姿,不许铅华凟。疏影浸澄波,斜枝度修竹。奇标含春容,清致漫山腹。夜月耿扶疏,寒风来馥郁。素艳等琼瑶,真香笑兰菊。昨宵风雨颠,遗英满平陆。凭谁望苍天,荣枯何太速。凌晨眠霜林,余芳

世不乏季子,藉甚有休声。芝兰挺秀庭砌,广厦万间新。胸次金天爽豁,风骨玉堂清彻,才器更轮囷。劲节九秋干,和气万家春。过中元,才两日,是生辰。瓣香西上,都向此夕颂殷勤。自有阴功天佑,合享人间长寿,不独我知君。从此见今日,丹桂伴灵椿。

修廊行尽到山斋,中有高人百念灰。门外不知春出笋,池边惟见地生苔。内丹久炼龙知在,大药将成鹤屡来。想见年年朝玉帝,眉间一点淡黄开。

繁英雪作堆,新叶帷尚隘。一薰有馀清,三臭讵可废。淡然不争妍,晚乃入鉴裁。风流卮酒间,颖脱众香内。缑仙厌繁华,醉卧日炙背。经锂被花恼,妙语击环佩。晓来雨翻盆,春事逐破块,谁怜静铜钱,相期世纷外。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