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

大火西流日,秋风户到时。
断痕依浅水,叠翠别高枝。
气每随时改,人应共物萎。
百年同一梦,身后欲何为。

作品评述

《新秋》是宋代诗人杜范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生命短暂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中的第一句“大火西流日,秋风户到时”,通过火焰向西流逝、秋风吹进户内的描写,呈现出秋天的景象。这里的“大火”可能指的是夕阳的余晖,而“秋风户到”则表达了秋风的凉爽正好吹进了人们的屋子。

接下来的两句“断痕依浅水,叠翠别高枝”通过描写水中的断痕和树枝上的叠翠,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这里的“断痕”可能指的是水面上的涟漪,而“叠翠”则指的是树叶的层层叠翠,两者都象征着秋天的特征。

诗的下半部分“气每随时改,人应共物萎。百年同一梦,身后欲何为”则表达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主题。这里的“气每随时改”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而“人应共物萎”则暗示人与自然的共同衰老。最后两句“百年同一梦,身后欲何为”则表达了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诗人在面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现实中,思考自己的存在和未来的意义。

总的来说,《新秋》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以及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生命脆弱性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在简明扼要的表达中,寄托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切感受,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作者介绍

杜范(一一八二~一二四五),初字仪甫,改字成己(《漫塘集》卷一九《杜成己字序》,《宋史》本传作成之),学者称立斋先生,黄巖(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参军。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授军器监丞。累迁监察御史。以劾郑清之,出爲江东提点刑狱。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宁国府。四年,迁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改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淳祐二年(一二四二),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五年卒,年六十四,謚清献。有《清献集》十九卷。事见清同治吴县孙氏刻《杜清献公集》卷首黄裳《戊辰修史丞相杜范传》,《宋史》卷四○七有传。 杜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刻《杜清献公集》(简称明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清献集》(简称名贤集)。明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竭海夷山气力雄,只愁无术驻颜红。却须擘划千馀岁,多买丹砂置女僮。

何处春风拂苑墙,飞花片片入昭阳。多情尚有池边柳,留得啼莺伴日长。

一枕清风梦绿萝,人间随处是南柯。也知睡足当归去,不奈溪山留客何!

淡黄衫子浓妆了。步缕金鞋小。爱来书幌绿窗前,半和娇笑。谢家姊妹,诗名空杳。何曾机巧。争如奴道,春来情思,乱如芳草。

去载羁旅身,千里望群贤。今夕良燕会,况乃佳节前。凉风日已多,岁序日已迁。春时种藂菊,秋花满篱边。采之不盈把,泛彼清清泉。行乐不易得,贫贱焉可捐。惟当从尔游,吟哦思陶然。

妙舞汉宫人,香魂化几春。娇飞傍杨柳,犹似学腰身。

新向金阶奏罢兵,长安县里绕池行。喜欢得伴山僧宿,看雪吟诗直到明。

冼净人间万斛尘,玉虚坛上夜朝真。井深莫探丹泉髓,屋小难容老桧身。符召得龙聊小戏,料分兴鹤未全贫。名山采药无空返,不见仙方见异人。

万事皆零落,平生不可思。惟馀酒中趣,不减少年时。

起看山月堕金盆,不料阴晴忽异门。我亦忍饥无复睡,绝怜甑倒又空樽。

竺国乡程算不回,病中衣锡遍浮埃。如今汉地诸经本,自过流沙远背来。空林衰病卧多时,白发从成数寸丝。西行却过流沙日,枕上寥寥心独知。

道是诗坛万丈高,端能辨却一生劳。阿谁不识珠将玉,若个关渠风更骚。

乳到零陵竭,珠辞合浦行。地非悭所产,人自晦於征。砂粒层层长,金麸点点明。盛衰非自尔,利莫与民争。

齿卼复牢能咀嚼,足挛渐愈可跏趺。短檠非复衰翁事,且与儿孙共地炉。

帘前翠霭逼庐山,门掩寒流尽日闲。我亦忘机澹荣利,喜君高躅到松关。

溪清水浅,月胧烟淡,玉破梅梢未遍。横枝依约影如无,但风里、空香数点。乘风欲去,凌波难住,谁见红愁粉怨。夜深青女湿微霜,暗香散、广寒宫殿。

白发轮台使,边功竟不成。云沙万里地,孤负一书生。池上风回舫,桥西雨过城。醉眠乡梦罢,东望羡归程。

巾子山头一枕风,皇华亭下水连空。山灵不用回俗驾,傥有田园吾欲东。

隘口分弓号摆滩,领班人戴白鹇冠。莫言南徼无冰雪,映日戈明水帐寒。

苍崖峭立青天涯,古径芜没沿清溪。深林四合昼亦暝,寂寂惟有哀猿啼。野人心形灰死如槁木,山禽见之犹惊飞。因嗟太古不可复,我无机械胡相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