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九华山并引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作品评述

《壶中九华山并引》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壶中景物与外界九华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遐想和愁思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清溪电转失云峰,
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
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
玉女窗虚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
百金归买碧玲珑。

诗意:
诗中首先描绘了清溪弯曲转折,仿佛迷失了云峰的景象,接着表达了诗人在梦中惊醒时仍然感到翠扫空无一物的惊愕。然后诗人说五岭外的千嶂不必愁忧,因为如今九华山就在他的壶中。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天池水落时层层可见,玉女窗虚时处处通透的景象。最后,诗人念及自己所在的仇池太孤绝,用百金回购一个碧玲珑来怀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轼内心的遐想和愁思,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诗中的壶景与外界九华山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苏轼以小见大、以微见宏的思维方式。壶中的景物虽然微小,但却包含着壮丽的山水和令人惊叹的景观,使得诗人在有限的空间内得以领略到广阔的自然之美。这种对壶中景物的赞美和遐想,也可视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憧憬和对内心世界的寄托。

诗中的天池水落、玉女窗虚等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给人一种清新、通透的感觉。这些景物的描绘,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诗人念及自己所在的仇池太孤绝,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抱怨,而百金归买碧玲珑的行为,则是诗人通过物质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整首诗的意境独特,以小见大,以微喻宏,既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思。它通过对壶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首诗富有想象力和感情,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无端舍钓学干名,不得溪山养性情。自省此身非达者,今朝羞拜四先生。

转输争合滞才华,急诏重乘上汉查。继我已吟红药树,劝君曾赋海棠花。词随健笛光纶诰,诗落成都灿绮霞。应笑同时东观客,商於憔悴似长沙。

东鲁家独在,尼山道最尊。教能行万世,福不庇诸孙。薄宦三千里,遗铭数百言。不埋防墓侧,空引雨花魂。

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三命皆有极。咄嗟安可保。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吉凶如纠纆。忧喜相纷绕。天地为我垆。万物一何小。达人垂大观。诫此苦不早。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车徐行,马后驰,天寒游子来盱眙。功名邂逅未可知。生身毕竟要何为。既不起草黄金闺,又不侍宴白玉墀。何不夜投将军飞,劝上征伐鞭四夷。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安能生死困毛锥,八韵作赋五字诗。金牌郎君黄头儿,有眼不忍重见之。志大才疏浩无期,逢人举似人笑嬉。

渐老将谁托,劳生每自惭。何当重携手,风雨满江南。

别酒为谁香,春官驳正郎。醉经秦树远,梦怯汉川长。雨过风头黑,云开日脚黄。知君解起草,早去入文昌。

摇摇花,长安城南道。小草欣欣造物匀,三月来来野田好。女郎厌踏王孙园,出郊更觉春嫣然。五家蹙成锦绣谷,双鬟妙舞玳瑁筵。合欢扇裁七宝月,荫步盖簇空青天。分司自讼狂惊坐,拾遗劝我莫近前。此时摇摇绝低小,媚紫得映车閒钿。幸承踏歌罗袜暖,偶荷细摘春心怜。岂如黄土冈头

夜宿荒村曰范田,声声频滴屋檐前。朝来揭起柴扉看,满目青山白玉巅。

猎猎风吹屋上茅,夜寒都在早梅梢。明朝管取东窗暖,又看羲经过一爻。

勇脱尘冠尚壮年,高斋图史日萧然。不教歌舞家规在,善作文章世学传。道旧每思倾浊酒,仰高徒觉愧华颠。相君昔展西陂尽,好约春风放画船。

洞庭非人境,道路行虚空。二客月中下,一帆天外风。鱼龙波五色,金碧树千丛。闪怪如可惧,在诚无不通。扣奇知浩淼,采异访穹崇。物表即高韵,人间访仙公。宣城文雅地,谢守声闻融。证玉易为力,辨珉谁不同。从兹阮籍泪,且免泣途穷。

临池濯足惜泉清,缨上无尘且强名。横木为桥便独往,结茅依岛类天成。往还渐少人谁识,寝食无为身转轻。有似三吴朱处士,钓鱼谁与话西征。

静听鸟相喧,其中有意存。提壶爱宾客,脱袴惜儿孙。气结辽城怨,声衔蜀帝冤。阿谁能细译,收拾入方言。

天公不解防痴龙,玉函宝方出龙宫。雷霆下索无处避,逃入先生衣袂中。先生不作金椎袖,玩世徜徉隐屠酒。夜光明月空自投,一锻何劳纬萧手。黄门寡好心易足,荆棘不生梨枣熟。玄珠白璧两无求,无胫金丹来入腹。区区分别笑乐天,那知空门不是仙。

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

中年亲友惜分离,况我身兼老病衰。余景庶几犹及见,登瀛召客过门时。

寒勒花迟却速残,暖将絮过忽吹还。雪翻霁日光风急,球衮回廊曲榭闲。万里云天皆去处,群飞踪迹恣中间。道渠催得春阑著,春不缘渠独不阑。

银台金阙夕沉沉,独宿相思在翰林。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乔松生峻岳,修干概青宫。被蒙栋梁会,斧锯运成风。翻迹浮江汉,辟易上方供。斫以公输子,丹漆百千重。美材施壮丽,通天守高崇。白茅亦何须,倾根俟卑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