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巴陵

西江浪接洞庭波,积水遥连天上河。
乡信为凭谁寄去,汀洲燕雁渐来多。

作品评述

《初次巴陵》是唐代诗人杨凝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江浪接洞庭波,
积水遥连天上河。
乡信为凭谁寄去,
汀洲燕雁渐来多。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到达巴陵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西江与洞庭湖的交汇处的波浪,表达了当时江水波澜壮阔的景象。诗人看到了积水广袤,连接天空和江河的景象。他思念家乡,希望能有人寄来家乡的消息,以便他能够了解家乡的变化。而在汀洲,渐渐飞来了越来越多的燕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巴陵的壮丽景色,给人以震撼和宏伟的感觉。整首诗的节奏平稳,押韵工整,以及对景物的形象描绘,都展现了杨凝优秀的写作技巧。

首句“西江浪接洞庭波”,通过对西江和洞庭湖的描绘,展现了江水奔腾的气势和波涛汹涌的景象。这里使用了“浪”和“波”这两个词,形象地表达了水势的磅礴和浩渺。

接着,诗人描述了积水遥连天上河的景象。这里所说的“积水”,指的是巴陵地区的洪水,由于水势汹涌,形成了一片广袤的水域,仿佛连接了天空和江河。这句诗用意象丰富的语言,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水势的浩渺。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希望有人能够寄来家乡的消息。这里的“乡信”,指的是家乡的信件,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家乡的渴望和关切。

最后两句“汀洲燕雁渐来多”,通过描绘汀洲上飞来的燕雁,表达了秋天的到来和季节的变迁。燕雁是候鸟,它们的到来预示着季节的变化,也给诗人带来了一丝家乡的温馨和亲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使诗中的景物更加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中还包含了对季节变迁和人情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使整首诗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诗词推荐

天开碧落洗云扉,暂辍仙郎下紫微。独有素琴随从橐,更无侍史护朝衣。霜清潦净荣名薄,枣熟花香道力肥。列炬照空还岁晚,明年仍傍火城归。

家山水兮,静忘处所。友鱼鸟兮,动忘尔汝。默默之得谁传,的的之宗自举。冰壶春未回,而痕垢无些;玉林月已上,而清光有许。湛存此个宗乘,肯坏人家男女。黄梅之钵笑夜偷,少室之衣疑浪与。方彻地区,圆该天宇。神发幽而空谷应呼,声出碍而霜钟忽杵。

金虬熏尽鹧鸪班,独上层楼倚画栏。满院梨花香寂寞,隔帘风雨正春寒。

之子于人第一流,于山也独拔其尤。高亭未与山相称,直起元龙百尺楼。

蹑屐扣柴关,因成尽日闲。独听黄鸟语,深似白云间。萍沼宽于井,莎城绿当山。前期招我作,此景得吟还。

瀑布见高低,岩开岩壁西。碧云多旧作,红叶几新题。滴沥中疏磬,嵌空半倚梯。仍闻樵子径,□不到前溪。

八十五年,佛祖不识。掉臂便行,太虚绝迹。

高迹何来此,游方渐老身。欲投莲岳夏,初过竟陵春。锡影离云远,衣痕拂藓新。无言即相别,此处不迷津。

五丁椎碎烂银堆,注作东南水一杯。秋半忽疑天外雪,夜深俄听月中雷。大鹏击浪惊龙卧,老蜃嘘云误燕来。日日涛头多拱北,至尊元在郁箫台。

隐隐来岗续,沈沈土脉萦。一峰庭下立,十里地中行。石脚犹依佛,山腰恰近城。摩挱嗟岁月,风雨几题名。

万里风霜鬓已丝,飘零回首壮心悲。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只谓虎头非贵相,不图羝乳有归期。乘潮一到中川寺,暗读中兴第二碑。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方见横斜忽乱飞,噫其造物未昌时。点衣片片皆诗料,爱惜移时不敢吹。

一颗明珠,在我这里。拨著动著,放光动地。

上人禅室路裴回,万木清阴向日开。寒竹影侵行径石,秋风声入诵经台。闲云不系从舒卷,狎鸟无机任往来。更惜片阳谈妙理,归时莫待暝钟催。

咄这丑形骸。臭秽蛆虫塞满怀。地水火风虚积聚,沉埋。类我平生惹祸灾。欲免死生催。莫执凡躯作圣胎。保炼琅膏凝结处,成胚。沐浴婴儿

昼惜日易沉,夜惜月易晓。重阳种菊花,此意亦大好。所嗟时节晚,又失浇培早。开荣独是迟,造化徒费巧。霜前拥繁萼,篱下同陨槁。微根发再绿,复笑王孙草。庄生语鹏鶡。乐不计大小。能齐乃有余,但恐知者少。常爱阮嗣宗,遇酒醉则倒。杯中得贤趣,世上逐金袅。

山以感为名,可见天地情。万籁恬不作,风来自松声。

桑干归路远,闻说亦愁人。有雪常经夏,无花空到春。下营云外火,收马月中尘。白首从戎客,青衫未离身。

道傍年少莫矜夸,心在重霄鬓未华。杨子可曾过北里,鲁人何必敬东家。寒云晓散千峰雪,暖雨晴开一径花。且卖湖田酿春酒,与君书剑是生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