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末元初陆文圭的《孟德孔明》
拼音和注音
kǒng míng mèng dé liǎng chí qū , sān guó rén cái xìn yǒu yú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人才:(名)①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专长的人:~辈出。②(口)指美丽、端正的相貌:一表~。
国人:1.古代指居住在大邑内的人。2.国内之人,全国的人。
驰驱:1.策马疾驰。2.奔走;效力。3.放纵。
孔明: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很明达;很明晰。指明显。诸葛亮的字。三国蜀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隆中,世称'卧龙'。刘备三顾草庐,他提出联吴抗曹的策略,遂成为刘备的主要谋臣。
三国:1.指东汉后魏、蜀、吴三国。2.(220—280)(公元220~280)汉末,魏、蜀、吴分立的时期,史称为「三国」。
陆文圭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原诗
孔明孟德两驰驱,三国人才信有馀。
未肯草庐终此世,不知精舍读何书。
木牛古不传遗法,铜雀今成一废墟。
毕竟忠邪天不识,当年成败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