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亭亭画舸击寒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作品评述

《绝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文宝。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亭亭画舸击寒潭,
如此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
载将离恨过江南。

这首诗词的诗意描写了一幅画船在寒冷的湖泊上徐徐行驶的景象,直到行人的酒醉半醒。无论是烟雾弥漫还是风雨交加,画船都将承载着离别之情,穿越江南的风景。

这首诗词通过对画船、行人和江南景色的描写,表达了离别之情和思乡之情。画船在湖泊上轻盈地行进,给人一种亭亭玉立的感觉,与行人的内心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行人在酒醉半醒之际,或许在回忆和思念中度过了漫长的旅途。

作者通过描述烟波和风雨,并以江南作为背景,进一步强调了离别之情的无法避免。无论是风雨交加的天气还是湖水上的波澜,都无法阻挡离别之情的载着。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绝句形式呈现,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深的离愁别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相融合,使得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的流露。

作者介绍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郑彦华子。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师事徐铉,仕南唐为校书郎,历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郑文宝的生平

  郑文宝,生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六十一岁,系五代南唐左千牛卫大将军郑彦华之子。郑文宝从小受业于当时能诗又善工小篆的著名诗文书法大家、南唐吏部尚书徐铉,不仅诗文出众,书法也独树一帜。他所写的小篆小至一片中指指甲大,颇具匠心。徐铉曾得意地向人夸耀说:“篆字难于小而易于大,文宝的篆书小字胜过李阳冰(著名书法家),大字则与之不相上下。”同时,郑文宝又向崔遵度学琴法。南唐时,郑文宝在20岁左右以其父荫授奉礼郎,后迁校书郎。

  北宋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为广文馆生。太平兴国八年(983),郑文宝参加北宋朝廷举办的科举,中进士,被授与修武(今河南获嘉)主薄。淳化二年(991),郑文宝调任殿中丞,并奉命出使四川、陕西负责清理整顿税收。当时四川、陕西一带地方官为了增加税收,规定登口岸经商的商人要交纳“到岸税”,商人们苦不堪言。郑文宝奏请朝廷免除商人的“到岸钱”,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深得百姓拥戴。郑文宝在川、陕期间,正逢夔州广武驻军叛乱;叛军四处抢劫,惊扰百姓。郑文宝作为朝廷钦差大员果断担负起平叛重任。他当机立断,率军乘船顺流而下,一夜行程数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一举歼灭叛军。因此,他获得朝廷嘉奖,赏赐五品朝服,升任陕西转运副使。郑文宝在陕西任职期间,正值闹灾荒,庄稼歉收,灾民流离失所。他为灾民计,诱劝当地豪门富商捐出3万斛粮食赈灾,使8万多灾民暂时得救。郑文宝先后12次亲自带队从环庆(今甘肃环县与庆阳一带)穿过沙漠,督运粮草到灵武(今宁夏灵武县)。郑文宝为了详细了解民情,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尊重当地风俗,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的欢迎。他每到一处少数民族区都受到当地酋长的热情款待,有的酋长还认他当干父。

  咸平年间(998~1003)西部边境经常遭受以李继迁为首的党项族地方武装的侵扰。他们抢夺朝廷钱粮,掠夺百姓财物,使这一带老百姓陷入战乱之中,居无定所,民不聊生。一次,李继迁劫走宋朝廷运往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粮草;并且攻占清远(灵武东南),围困灵武,直接威胁到整个西部边境的安全。朝廷委任郑文宝以工部员外郎兼随军转运使之职负责平乱。郑文宝受命后,冒雪率精兵轻装奔袭清远,一举击败李继迁,解除了灵武的危急。当时,守卫环庆的龙猛卒部士兵7年未换防,又常常不能按时领到军晌,遂产生思乡和不满的情绪,逐渐酿成谋乱。郑文宝得知后,他体恤和同情士兵的处境,果断决定先借库银发放军饷,以安定军心;然后上奏朝廷,并且表示支取的库银由他偿还。朝廷体谅到郑文宝的良苦用心,便下诏免除库银的偿还。朝廷为了表彰郑文宝的政绩,赐予他黄金和紫袍。不久,郑文宝转任刑部员外郎。

  景德三年(1006)郑文宝奉诏回京时在途中染上疾病,留居在他儿子任职的襄城县养病。大中祥符元年(1010年),朝廷任命郑文宝为兵部员外郎、暨忠武军行军司马。郑文宝因病未能到职。大中祥符六年,郑文宝逝世于襄城,后归葬宁化故里。

  郑文宝有三子:长子郑云龙留居宁化;次子郑云虎随父入朝,解职后卜居永安桃源洞;第三子郑云熊游学连城后卜居连城表籍里,其裔孙郑国瑚于明永乐八年(1409)迁居宁化安乐新村里三大村。

郑文宝的书法成就

  郑文宝从小聪明好学,深得徐铉真传。曾亲自去峄山访求秦刻石,未果。便于北宋淳化四年(993)以其师徐铉(916一991)摹本刻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长安本”,又名“陕本”。因郑文宝不明形制,将其刻为“碑”形,即后世所称的《峄山碑》。此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第五室。宋代欧阳修撰《集古录跋尾·泰峄山刻石》记述了郑文宝访求刻石和刻碑的情况:

  右《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始以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有传者,各有所自来。昔徐铉在江南,以小篆驰名,郑文宝其门人也,尝受学于铉,亦见称于一时。此本文宝云是铉所摹,文宝又言尝亲至峄山访秦碑,莫获,遂以铉所摹刻石于长安,世多传之。余家《集录》别藏泰山李斯所书数十字尚存,以较摹本,则见真伪之相远也。治平元年六月立秋日。

  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长女峄山碑》跋曰:

  右《峄山碑》,盖宋淳化四年郑文质以徐兹所授《峄山》摹本刊置于长安学中者。文质,兹之徒也。今泰山有秦刻,李斯真迹尚在,但磨灭多矣,间于邹侍讲家见摹本止廿九字,其去此甚远也。

  又碑后附有郑文宝跋,碑字雄浑温雅,无一笔开后人恶道,《石鼓》后无可比肩,汉印之传于后者,皆步其轨蹰。跋曰:秦相李斯书《峄山碑》,迹妙时古,殊为世重。故散骑常侍徐公枯,酷耽玉著,垂五十年,时无其比,晚节获《峄山碑》摸本,师其笔力,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因是广求,己之旧迹,焚掷略尽。文宝受学徐门,粗坚企及之志。太平兴国五年春再举进士,不中。东适齐鲁,客邹邑,登峄山,求访秦碑,邀然无睹。逮于旬决,险怅于棒芜之下,惜其神踪将坠于世。今以徐所授摸本,刊石于长安故都国子学,庶博稚君子见先儒之指归。淳化四年八月十五日,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陕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副使、赐排鱼袋郑文宝记。

郑文宝的文学成就

  郑文宝留居襄城养病期间,除了写大量诗词歌赋之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纂修南唐国史。他是由南唐入宋的,目睹了南唐辛酸的国运和国史,有必要为后人留下这段真实的史事。于是,他收聚了大量的、丰富的史料。并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写成《江表志》3卷。《江表志》记叙了南唐各代的朝廷大政,弥补徐铉、汤说《江南录》的许多缺漏,多为后人研究南唐史所采用,后来陆游作《南唐书》就采用其中不少内容。尔后,郑文宝又以丛谈琐事缀辑成《南唐近事》1卷,类似小说体裁,富有史实。

  郑文宝一生著作颇丰,除《江表志》、《南唐近事》之外,留传下来的还有《历代帝王谱》、《谈苑》、《玉玺记》、《郑文宝集》等著作。

诗词推荐

花气蒸浓古鼎烟。水沈春透露华鲜。心清无暇数龙涎。乞与病夫僧帐座,不妨公子醉茵眠。普熏三界扫腥膻。

绿节闲云间古风,茂林浓处没西东。子猷消息无人问,鸶凤飞来足印空。

与道共浮沈,人间岁月深。是非园吏梦,忧喜塞翁心。细草谁开径,芳条自结阴。由来居物外,无事可抽簪。

木落千岩,秋空如洗。向这裹转得身去,可以移星换斗,转位回机,百尺竿头,纤尘不立。向这裹进得一步,杀活纵擒,纵横自在。须弥无顶,沧海无底。

明月照君席,白露沾我衣。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生前不欢乐,死后有余赀。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

清溪自分老渔竿,白首欣逢旧豸冠。芦叶柽花最深处,舣舟犹记昔时欢。

鼓动城头啼暮鸦。过云时送雨些些。嫩凉如水透窗纱。弄影西厢侵户月,分香东畔拂墙花。此时相望抵天涯。

何处难忘酒,舟行不进时。漫流迷縴道,数日诮篙师。近树久犹见,远山都未移。此时无一盏,吾意亦纾迟。

要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

仙境闲寻采药翁,笋舆乘兴得蒿蓬。山锺夜度空江水,窗户凉生薜荔风。断臂青猿啼玉笥,斜行白鸟入遥空。舍面有竹堪书字,借笔题诗却未工。

掩抑笙箫,铿谹金石。神来宴娭,嘉我休德。奉祀之臣,洗心翊翊。锡兹福禧,以惠四国。

万红千紫已摧残,留得荼醾一架看。燕子不知人意懒,飞来帘里诉春寒。

骤雨半日许,新泥一尺余。鹧鸪忧我马,杜宇爱吾庐。问宿忻逢竹,停餐迟买蔬。明朝踏归路,晴霁定何如。

别坞破苔藓,严城树轩楹。恭闻禀璇玑,化质离青冥。色可定鸡颈,实堪招凤翎。立窥五岭秀,坐对三都屏。晴月窈窕入,曙烟霏微生。昔者尚借宅,况来处宾庭。金罍纵倾倒,碧露还鲜醒。若非抱苦节,何以偶惟馨。徐观稚龙出,更赋锦苞零。

西风一叶未为稠,积雨寒添客思秋。试以物情观燕垒。可无心事寄菟裘。砚何堪办三钱水,竹岂能逾十稔楼。真是先生有归兴,不应如我雪盈头。

舞红轻带愁飞,宝鞯暗忆章台路。吟香醉雨,吹箫门巷,飘梭院宇。立尽残阳,眼迷睛树,梦随风絮。叹江潭冷落,依依旧恨,人空老、柳如许。锦瑟华年暗度。赋行云、空题短句。情丝系燕,么弦弹凤,文君更苦。烟水流红,暮山凝紫,是春归处。怅江南望远,苹花自采,寄将愁与。

淮天过尽入吴渠,兰亭晚日光疏疏。金桃傅粉好颜色,绿醽泛滟深车渠。觥巡屡卷明星出,花翘零落随衣裾。幺弦不动凝古意,春容浅破长眉舒。庭院帘帷一齐下,红蜡阴沈霜满瓦。鸡头软热七月终,举手分传玉盈把。席前碧瓮覆瑶浆,一秋愁泪风前洒。云中宝晕万重高,付与轻绡藏冰麝。

山中景物最幽奇,只欠夫君为赋诗。长忆东风吹女几,琼瑶交贯碧◇璃。

布谷布谷天未明,架犁架犁人起耕。宦途不似农家乐,东作西成过此生。

短舫漂浮真似叶,小蓬低浅仅如巢。幽吟但觉山川走,困睡不如风雨交。红饭白醪供醉饱,青蓑黄箬可缠包。一竿鹤发他年事,万斛龙骧任见嘲。宦游欲学林间鹊,每到新年旋叠巢。篷蒻龙船聊似屋,渔樵把臂便成交。不妨袖里携诗卷,尚可床头置药包。《古史》欲成身愈困,客来未免答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