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看山榴落花

山榴逼砌栽,山火一团开。
尽日风兼雨,春渠拥作堆。

作品评述

《雨中看山榴落花》一诗由唐代诗人李郢创作。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中看山榴落花,
Under the rain, the mountain pomegranate flowers fall.
山榴逼砌栽,
Mountain pomegranate trees are densely planted,
山火一团开。
Like a cluster of flaming fire on the mountain.

尽日风兼雨,
The wind and rain last all day,
春渠拥作堆。
Spring canals are filled with fallen flowers.

诗意:这首诗以雨中观赏山榴花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绘山上的景色和自然的变化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叹。雨水洗净了山榴花,让其显得尤为鲜艳,如同山上燃烧的火焰一样绚丽夺目。这样的美景使人感到热情和喜悦。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雨中山榴花景象的赞美。山榴花因为雨水的洗涤而更加美丽动人,犹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风雨交加的天气使得春渠中的雨水和花瓣形成了堆积,增添了一种诗意的氛围。整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写山上的景色和自然现象,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种简洁而极富感情色彩的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美景的热忱和喜悦心情。

作者介绍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诗词推荐

袖被腾腾粥饭师,无人曾见下山时。相逢只道无能解,肯作红楼应制诗。

亲人

冰壶涌出水仙妆,镜里风生净土香。白表质成花受彩,黄钟理具蕊含章。翩翩仰面枝分盖,{左角右戢}{左角右戢}斋头子共房。见说濂溪爱之酷,色尘于我自相忘。

亲人

曹刘方驾信优为,不废东郊坐保厘。投蚓问公逢老手,联珠及我愧连枝。定知来者倾三叹,共了流年费几诗。瘀絮车斜敢将去,乐天那畏一微之。

亲人

鸡犬渔舟里,长谣任兴行。即令邀客醉,已被远山迎。书笈将非重,荷衣著甚轻。谢安无个事,忽起为苍生。

亲人

信是长安远,休疑蜀道难。千崖悬尽斗,万石列皆攒。举足无非仄,扪心每为寒。不堪天更雨,政欲助吾官。

亲人

得饱不啻足,闭门还读书。翁犹羹不糁,儿固食无鱼。衮绣曷加我,箪瓢常晏如。人生随所遇,勿替此心初。

亲人

弭盖出故关,穷秋首边路。问我此何为,平生重一顾。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奉役良有期,回瞻终未屡。去乡幸未远,戎衣今已故。岂惟幽朔寒,念我机中素。去矣勿复言,所酬知音遇。

亲人

江山如此,是天开万古,东南王气。一自髯孙横短策,坐使英雄鹊起。玉树声消,金莲影散,多少伤心事。千年辽鹤,并疑城郭非是。当日万驷云屯,潮生潮落处,石头孤峙。人笑褚渊今齿冷,只有袁公不死。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元龙老矣,世间何限馀子。

亲人

梅是花中先觉者,天才迥与众芳殊。朔风如铁为寒骨,暖日投金作细须。吐出奇芬春意思,描成疏影月工夫。玉容清润丰腴甚,无限诗人错道癯。

亲人

万卷诗书难却易,片衣口饭易却难。说甚须弥和芥子,堂堂体露指风旛。

亲人

色辞他日慰凄凉,别去吴山楚水长。蚁国槐安消几梦,鹤归华表恐千霜。安排久餍冷官饮,软语重登君子堂。所惜将迎无暇日,妨人诗律悟濠梁。

亲人

秋来何所思?所思在远道。洞庭木叶霜,楚泽芙蓉老。欲济怀方舟,风波殊浩浩。寄言双白鹤,尔来苦不早。

亲人

大名贤所尚,宝位圣所珍。皎皎许仲武,遗之若纤尘。弃瓢箕山下,洗耳颍水滨。物外两寂寞,独与玄冥均。

亲人

子规日日啼,凋吾两鬓毛。邻家洗翁盎,渐欲见浊醪。饱闻荆江边,古柳系酒船。沙头昨夜梦,一笑水浮天。

亲人

玉琯均和,金风候气。神其格思,同粢洁币。九台顺成,群物茂遂。降福无疆,德泽光被。

亲人

版桥雨过秋苔滑,村碓寒吹暴稻香。

亲人

楚辞香划费磨研,何独无言到水仙。荐菊要令和靖配,思鲈更似步兵贤。未应玉树能回死,宁与梅花作导前。多坐未能空结习,故遭天女散诸天。

亲人

长才二百尺,婉若千里隔。天下悦出涂,旁午任行客。

亲人

[圜钟为宫奏]蒐讲上位,式修毖祀。日吉辰良,礼成乐备。风骚云旗,肀来歆止。嘉我声德,介兹繁祉。

亲人

夷石心肠冰雪颜,逢时亦有好花看。玉堂可有青毡旧?不畏风霜入骨寒。

亲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