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思想流派。般若,梵文Praiā的音译,亦称“波若”、“钵罗若”等,意译为“智慧”、“智”、“慧”、“明”等。全称为“般若婆罗蜜多”(Prajāpāramitā)或般若波罗蜜,意译为“智度”、“明度”、“无极”等,是成佛的特殊认识。这种认识视世界万物为因缘和合所生,认为它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所以性空。“般若”即“空观”。从东汉末年支娄伽谶译出《般若道行品经》开始,佛教般若类经典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历经魏、晋、南北朝数代,在玄学的影响下,形成一种学风,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般若经译本。姚秦时期,鸠摩罗什在长安译经,系统地译出印度佛学大师龙树、提婆的中观学说。此前在阐发般若思想方...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