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舍弟正臣赴都

吴儿能刺舟,其驶剧飞鸟。
行行固莫留,望进前山小。
家贫吾不忧,身计尔自了。
何当还里门,拜庆期秋杪。

作品评述

《送舍弟正臣赴都》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吴儿能刺舟,其驶剧飞鸟。
行行固莫留,望进前山小。
家贫吾不忧,身计尔自了。
何当还里门,拜庆期秋杪。

诗意:
这首诗是梅尧臣送别自己的弟弟正臣前往都城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弟弟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悲伤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诗人的情感和景物的变换。首句“吴儿能刺舟,其驶剧飞鸟。”描绘了弟弟在舟中熟练驾驶的情景,形容其技艺娴熟,犹如飞鸟一般灵动。接着,“行行固莫留,望进前山小。”表达了送别者的嘱咐和希望,希望弟弟勇往直前,不要停留,前方的山峦也显得微小,象征着前途的广阔。

接下来的两句“家贫吾不忧,身计尔自了。”表达了诗人对弟弟贫困境遇的理解和宽慰,他并不担忧弟弟的家境贫寒,相信弟弟有能力自立。最后两句“何当还里门,拜庆期秋杪。”表达了诗人对弟弟早日归来的期盼,并期待在秋天的时候共同庆祝。

整首诗以送别自己的弟弟为主题,通过对弟弟的能力赞美和对离别的思念表达,展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诗词具有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时雨真成大有年,斯民沟壑救将然。麦根肥润桑叶大,春陇未鉏蚕未眠。奔走风雨连晓色,起寻佳句写由拳。李成六幅骤雨笔,挂在东南楼阁前。

先皇立国用文儒,奇士多为礼法拘。澶水归来边奏少,熙河捷外战功无。生前上亦知强至,死后人方诔尹洙。蝼蚁小臣孤愤意,夜窗和泪看舆图。

安仁县令好诛求,百姓脂膏满面流。半破磁缸成醋酒,死牛肠肚作馒头。帐生岁取餐三顿,乡老盘庚犯五瓯。半醉半醒齐出县,共伤涂炭不胜愁。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照绿蘋。忽闻歌苦调,归思欲沾巾。

道人家在海之南,来访庐山老万庵。露柱灯笼同请举,僧堂佛殿总和南。山河大地自群动,蠢动含灵共一龛。虀瓮里鱼淹未死,此香炷向活瞿昙。

故乡行云是,虚室坐间同。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

兽额朱扇小院深,绿窗含雾静愔愔。有人独对芭蕉坐,因为春愁不放心。

长江万里来,古寺中流起。何如天上星,汩汩波涛里。

酒兵半已卧长瓶,更看梅兄巧尽情。醉抻寒花望松雪,人间曾有个般清。

霜花如鹄毛,万里点枯槁。晓入蓬池道,寒侵苏合袍。重来社栎长,旧寄里门高。去事黄丞相,无辞执板劳。

园林寂寂春归去。蒙蒙柳下飞香絮。野水接云横。绿烟啼晓莺。江南鶗鴂梦。山色朝来重。小艇小湾头。萍花萍叶洲。

长虹跨陆登云衢,会同海宇皆车书。日斜市溃夜喧息,月来云静天无疵。水劫金蟇形不术,常生玉兔药常捣。可怜沧海几桑田,照耀古今人尽老。

翠幕成阴帘拂地。池馆无人,四面生凉意。荷气竹香俱细细。分明著莫清风袂。玉枕如冰笙似水。才亸横钗,早被莺呼起。今夜月明人未睡。只消三四分来醉。

岁癸已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曳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凡舟楫往还,视湖上下,顷刻数十里;非其时,用人力牵挽,则劳而缓焉。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

几回沾水又拖泥,年老心孤不自知。游子不归空怅望,一溪流水落花随。

梦中归见西陵雪,渺渺茫茫行路绝。觉来还在剡东峰,乡心缭绕愁夜钟。寺北禅冈犹记得,梦归长见山重重。

蝉鸣山郭晏,一棹出烟扉。凉风将皓月,迢递送君归。自识门前树,遥闻窗下机。应叹缁尘满,临流一浣衣。

书岩已奇甚,潜玉尤伟哉。李君漫盘谷,元子空峿台。神不得自秘,天应为君开。渊明如得此,应不赋归来。

群荷医清澜,不受明月光。明月每下照,但见露瀼瀼。炯如翠盖中,珠玑烂荧煌。我起欲挹之,倾泻入方塘。

木末好风来,山头凉月朏。快哉城上亭,登临吾亦再。堂堂文正公,精神凛犹在。怀行且停饮,四座俱起酹。义气激余衷,豁若挹沆瀣。此夕饮也清,且无俗子对。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