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岑参的《灭胡曲》
拼音和注音
xiāo tiáo lǔ chén jìng , tū wù tiān shān gū 。
翻译及意思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词语释义
天山:天山tiānshān亚洲中部大山系,东段在中国新疆中部,西段在中亚。多米以上山峰,主峰托木尔峰米
突兀:(形)①高耸的样子:奇峰~。②突然发生,出乎意外:这消息来得~。
萧条:(形)寂寞冷落,没有生气:经济~。[近]萧索。[反]繁华。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原诗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