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天问)
我梦登天,尽把不平,问之化工。
似桂花开日,秋高露冷,梅花开日,岁老霜浓。
如此清标,依然香性,长在凄凉索寞中。
何为者,只纷纷桃李,占断春风。
一时列鼎分封。
岂猿臂将军无寸功。
想世间成败,不关工拙,男儿济否,只系遭逢。
天曰果然,事皆偶尔,凿井得铜奴得翁。
君归去,但力行好事,休问穷通。
作品评述
《沁园春(天问)》
中文译文:
我梦中登上天空,尽情抒发内心的不平,
询问化工之事。宛如桂花开放的日子,
秋高气爽,露水冰冷,梅花盛开的日子,
岁月渐长,霜雪更加浓厚。如此清雅的形象,
仍然保持着芬芳的本性,长时间处于凄凉和孤寂之中。
这些人们,只是如桃李一般纷纷开放,
抢占春风的先机。一时权贵们纷纷分封,
难道猿臂将军没有任何功绩吗?
想到世间的成败,与工艺的巧拙无关,
男儿的成败,只取决于遭遇。天命果然如此,
事情都是偶然之间发生的,
凿井的人得到了铜,奴隶得到了自由。
君主回归故土,只要努力行善,
不必问穷通的得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沁园春(天问)》是宋代诗人陈人杰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人以自己的梦境为起点,借问化工之事,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不平等、功利和权势之风的不满。他通过描绘桂花和梅花盛开的景象,以及秋高气爽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然而,他也意识到美好往往长时间处于凄凉和孤寂之中。他对权贵们纷纷分封的现象表示质疑,认为有些人虽然身居高位,但却没有实际的功绩。他认为人生的成败并不完全取决于技艺的巧拙,而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遭遇和命运的安排。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思想,认为世间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有时甚至是逆来顺受,但他仍然鼓励君主回归故土,坚持努力行善,而不必过多关注财富和名利的得失。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投射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通过对桂花、梅花和秋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雅而凄凉的氛围。诗人以自己的梦境为引子,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功利主义的抱歉,由于技术问题,我无法继续为您提供完整的分析。关于这首宋代诗人陈人杰的诗《沁园春(天问)》,它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隐喻,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功利和权势的不满,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他思考人生的成败与命运的关系,最后呼吁追求善行而不计较物质财富和名利得失。这首诗以其思想深度和意境的表达,展示了陈人杰的才华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作者介绍
陈人杰的生平
陈人杰是南宋末的爱国词人。嘉熙元年,元兵压境,沔州(今陕西略阳县)诸镇将帅弃官逃遁。他的〔沁园春〕《丁酉岁感事》一词,及时地反映了这一重大时事,抨击致使神州沉沦的南宋统治者。另一首〔沁园春〕词,则直斥“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对南宋君臣文恬武嬉、醉生梦死的苟安现象表示强烈的愤慨。其他象《次韵林南金赋愁》、《南金又赋无愁》、《问杜鹃》诸词,构思新颖,语意精警,反映了积极的人生态度。
陈人杰词笔力雄健,词风酷似辛弃疾。词中常抒发胸中勃郁,在激昂慷慨之中,透露出悲凉的气氛。他还以词论诗,提出“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惟诗也,是乾坤清气”的主张,把诗歌创作当成高于利禄的崇高事业,发挥了北宋欧阳修“穷而后工”的诗论。
现存《龟峰词》1卷,31首,全部是〔沁园春〕词调。有《四印斋所刻词》本。《龟峰词》用史着力以古喻今,既借以歌咏时事,忧嗟国家不幸;同时又用以抒写现实人生,感慨命运遭际。通过对史书典故的大量运用,《龟峰词》具有了丰富而又深刻的审美内涵。
陈廷焯《云韶集评》谓“《龟峰词》悲而壮”。“伤古吊今,议论纵横,大声疾呼,声满天地。预料‘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宴安’。有志不成,千古同慨。挑灯看剑,令读者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