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诗词:《酬礼部崔员外备独永宁里弊居见寄来诗云图书…守山城》
中文译文:
回应礼部崔员外备独永宁里偏僻居所寄来的诗,云:图书……守山城。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羊士谔写给崔员外的回信。崔员外是羊士谔的朋友,他住在偏僻的永宁里。崔员外寄来一首诗,羊士谔以此作为回应。诗中表达了对守土、亲近百姓的态度,以及对春天的赞美、秋天的感慨。他描述了自己的居所,藏书丰富,门闲敞,但却因为遥远而惋惜地对崔员外说,自己下马独自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羊士谔的情感和思考。诗中通过描述自己守土、亲近百姓的态度,展现了一位文人官员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他用春天的行乐和秋天的感慨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居所,展示了他的文化素养和对书籍的热爱。最后,他以遥远而惋惜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传递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他的才情和豪情。
这首诗词展示了唐代文人官员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体现了羊士谔的个人风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作者介绍
羊士谔的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