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圆,十方明,

出自元代王哲的《蓦山溪》

出自元王哲的《蓦山溪》

拼音和注音

yī fāng yuán , shí fāng mí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一方: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清顾炎武《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陈沂《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宋曾巩《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高诱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高诱注:“方,道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唐李贺《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焦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臧克家《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唐王建《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唐李端《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宋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15.一万的隐语。详“一干一方”。

十方:十方shífāng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方明:上下四方神明之象。木制﹐方四尺﹐设六色六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会盟或天子祭祀时所置。传说中人名。

方圆:(名)周围:~十里的人都认识他。

王哲

不详


原诗

修仙慕道,为甚都担阁。

妄想太虚高,皆由骋、外缘欢乐。

内中珍宝,未晓是无为,只夸强,又夸能,夸里还销铄。

非知下手,怎会重安脚。

每谩度饥寒,争似把、阴阳做作。

白纯红赫,光艳灿然殊,一方圆,十方明,方现真丹药。

诗词推荐

绝妙茅斋对竹林,少年日月直千金。殷勤好与此君约,不许空移不寸阴。

务创西都弊,宁知此一时。忠邪争愤嫉,基业竟陵迟。岂曰忘五就,哀哉逢百罹。严陵亦同趣,始盛及终衰。

刘郎异种出天台,雪里夭夭解早开。邻舍觅花聊折送,只应遥认是红梅。

薄丈丈。薄丈丈。八旬有四,因甚发心修养。看重阳、文集全真,得知些味况。勿言老,休寿相。外貌苍苍,内容侗傥。气不断、亦可修持,

杨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谁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携笼长叹息,逶迟恋春色。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头。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

乘春方启闭,羞献有常程。洁朗寒光彻,辉华素彩明。色凝霜雪净,影照冕旒清。肃肃将崇礼,兢兢示捧盈。方圆陈玉座,小大表精诚。朝觌当西陆,桃弧每共行。

月光微,帘影晓。庭院深沉,宝鼎余香枭。浓睡不堪闻语鸟。情逐梨云,梦入青春杳。海棠阴,杨柳杪。疏雨寒烟,似我愁多少。谁唱竹枝声缭绕。□□临风,自诉东风早。

细草侵阶乱碧鲜,宫门深锁绿杨天。珠帘欲卷抬秋水,罗幌微开动冷烟。风引漏声过枕上,月移花影到窗前。独挑残烛魂堪断,却恨青蛾误少年。

彤云散不雨,赫日吁可畏。端坐犹挥汗,出门岂容易。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复想驿路中,红尘走马使。征夫更辛苦,逐客弥憔悴。日入尚趋程,宵分不遑寐。安知北窗叟,偃卧风飒至。簟拂碧龙鳞,扇摇白鹤翅。岂唯身所得,兼示心无事。谁言苦热天,元有清凉地。勃勃旱尘气,炎炎

晓随樵客到青冥,因礼山僧宿化城。钟梵已休初入定。有无皆离本难名。云开半夜千林静,月上中峰万壑明。为报故人雷处士,尘心终日自劳生。

云里寒溪竹里桥,野人居处绝尘嚣。病来芳草生渔艇,睡起残花落酒瓢。闲把道书寻晚迳,静携茶鼎洗春潮。长洲懒吏频过此,为爱盘餐有药苗。

为我轻攀绿柳枝,带花低护笑携归。日长深院微风动,要看鬆绵当面飞。

醉时节、就把青山靠。醒来时、兴取瑶琴操。操的是、鹤鸣九皋,水色清,山色近,迥然闲自乐。俺也一如归阆苑,登蓬岛。且恁底、寄迹人间,与造化、同游太虚,保养得、形神俱妙。

乍雨乍晴山裹寺,或来或去洞中云。满天星月明如昼,此境此时谁欲分。

蜀才卓荦照宾筵,秀出斯文万选钱。圣主龙飞初策士,皇朝春好正朝天。丹墀独对三千字,黄甲重魁四十年。归把群书观未见,要令学业到纯全。

一壶天上有名物,两个世间无事人。--郑遨醉却隐之云叟外,不知何处是天真。--罗隐之句所愿暂知居者乐,无使时称主者劳。―――李日知令乘骢马去,丞脱绣衣来。―――赵仁奖见《朝野佥载》)魂逐东流水,坟依独坐山。(《哭陈子昂》)三代掌纶诰,一身能唱歌。(见《乐府杂录》

房湢斋庖间翠铺,环山环水绿云扶。不知几许中人产,支慧居前后阿枢。

风轻匝破世界,山僧如如自在。个中纯白团圆,洞然汉香水海。

雪後闻君策马蹄,长缨自请系撑犁。光华剑佩伊吾北,弹压风涛瀚海西。汉苑秦关愁外眼,边花寒月醉中题。归来听履星辰上,谁道淮阴假镇齐。

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之。钟鼓既设,一朝飨之。彤弓弨兮,受言载之。我有嘉宾,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彤弓弨兮,受言櫜之。我有嘉宾,中心好之。钟鼓既设,一朝酬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