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虏犯保定

天险飞狐道,人传戎马过。
桑乾不可堑,三辅竟如何。
晚戍烽烟隔,秋郊苜蓿多。
无才资理乱,击剑自悲歌。

作品评述

《闻虏犯保定》是明代诗人罗洪先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险飞狐道,
人传戎马过。
桑乾不可堑,
三辅竟如何。
晚戍烽烟隔,
秋郊苜蓿多。
无才资理乱,
击剑自悲歌。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时期虏寇侵犯保定的战事。诗人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忧虑和悲愤之情。诗中描述了天险的飞狐道被战马踏过,桑乾河不可为障碍,但三辅地区(指河北地区)最终如何面对侵略的困境呢?晚上守城的烽烟把视线隔开,秋天郊外的苜蓿草丛茂盛,但在乱世之中,没有才能的人如何治理混乱,诗人击剑时自然而然地悲歌唱出内心的哀叹。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明代时期军事动荡和社会不安的现实。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侵略,诗人表达了对乱世的无奈和对社会秩序的关切。诗中的景物描写简练而形象生动,通过对天险飞狐道的描绘,传达了战马奔踏的声音和激烈的战争氛围。桑乾不可堑的描述暗示了战争的威胁无处不在,三辅地区的困境使人深感无奈。晚上的戍烽和秋郊的苜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乱世与宁静的对比,同时也暗示了在战乱中人们的生活仍然需要继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中人们无法施展才能、无法理顺局势的无奈与悲愤,诗人自己击剑时内心的悲歌也成为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明代时期战乱和社会动荡的景象,呈现了诗人对乱世的忧虑和对社会秩序的关切。它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传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面对乱世的无奈和自我的抒发。

诗词推荐

壁立双台百丈余,如何竿线掷空虚。时人不会先生意,只钓清名不钓鱼。

闻君动征棹,犯夜故来寻。强置一尊酒,重款百年心。灯白霜气冷,室虚松韵深。南阳三顾地,幸偶价千金。

不与百花期,多从桂子时。低昂如有序,红白自相宜。农为编篱识,蜂因课蜜知。想渠根本盛,未畏雪霜欺。

先生生长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旧闻饮水师颜渊,不知治剧乃所便。偷儿夜探赤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春风无事秋月闲,红妆执乐豪且妍。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客来留饮不计钱。齐人爱公如子产,儿啼卧路呼不还,我惭山郡空留连。

霭霭复霏霏,横霄曳夕晖。巴人与湘女,相逐买盐归。回望墟烟处,苍茫隔翠微。

红荷楚水曲,彪炳烁晨霞。未得两回摘,秋风吹却花。时芳不待妾,玉珮无处夸。悔不盛年时,嫁与青楼家。

日落擎明烛,一杯千里心。骄儿惊醉舞,山仆怪悲吟。谷冷水流急,天昏云起阴,三更何处雁,急急尚哀音。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未去交争意,难忘黑白情。一条平稳路,痛惜没人行。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八万四千唯两臂,三十二应无来往。悲观一切造诸业,慈观诸业炽然住。清净观时无本根,幻影重重蒙古佛。有能出世自观音,即受老翁无畏施。

肆类上帝,怀柔百神。槀秸既设,珪币既陈。精诚潜交,已事而竣。佑我亿载,基图日新。

天公深藏巧,雪里放春回。不到闲花凡草,都付与疏梅。独立水边林下,萧萧冰容孤艳,清瘦玉腰支。触拨暗香动,风味欲愁谁。姮娥携,青女过,夜阑时。瑶冠琼珮,粲然一笑亦何奇。剩欲举觞对饮,不怕月明霜重,寒色著人衣。只恐邻笛起,化作玉尘飞。

释子相延暂解冠,一宵清话到更兰。漆盘香烬死蚯蚓,纸瓦雨声鸣弹丸。往事莫将闲口笑,劳生谁在定中看。明朝颒面还归去,衣旧涂泥溅马鞍。

石骨分开四角稜,日华磨透镜光明。水流圆折仍方折,忽作铿然戛玉声。

江树溟蒙雪暗天,似闻寒雁破昏烟。相思此夜堪乘兴,试问渔翁觅钓船。

打破黑漆桶,十方空索索。不受灵山记,安居大圆觉。

曾向君王说,臣愿守嘉州。风流别乘初届,元在越王楼。湖上龟鱼何事,桥上雁犀谁使,争挽海山舟。便遣旧姻娅,解后作斯游。晚风清,初暑涨,暮云收。公堂高会,恍疑仙女下罗浮。好是中郎有女,况是史君有妇,同对藕花洲。拟把鹤山月,换却鉴湖秋。

入蜀还吴迹已陈,兰亭道上又逢春。诸君试取吾诗看,何异前身与後身?

虽陪三品散班中,资历从来事不同。名姓也曾镌石柱,诗篇未得上屏风。甘陵旧党凋零尽,魏阙新知礼数崇。烟水五湖如有伴,犹应堪作钓鱼翁。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