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东阳的《次韵答邵户部文敬前后得七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bì mén pǒ xiào chén wú yǐ , yōu guó shuí lián dù shí y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拾遗:1.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2.补充别人著作中的缺漏:《本草纲目~》。3.唐代谏官名。
忧国:为国事而忧劳。
无已:无已wúyǐ∶没有休止;不止诛求无已∶不得已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原诗
一代文章数首诗,几人赢得鬓成丝。
闭门颇笑陈无已,忧国谁怜杜拾遗。
满座图书嗟我病,十年心赏荷君私。
凭君直欲追风雅,须到周南未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