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馆明秋月,清砧韵霜风。

作品评述

《句》是夏竦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馆明秋月,
清砧韵霜风。

诗意:
这首诗词以明亮的秋月和清脆的砧声作为描写对象,传达了一种寂寥孤寂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独自居住在孤馆中的场景,以及明亮的秋月和清脆的砧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赏析:
《句》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诗中的"孤馆"一词暗示了诗人的寂寥与孤独,与明亮的秋月形成鲜明的对比。明亮的秋月高悬在孤寂的夜空中,照亮了孤馆,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情。"清砧"是指敲击竹子或木头所产生的声音,这里象征着冷冽的秋风。诗人通过描绘"清砧韵霜风",将清脆的砧声和寒冷的秋风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孤寂和萧瑟的氛围。

这首诗词简短而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对应,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离乡之情的思考和感受。整首诗意蕴含丰富,给人以深思之感。

作者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已醊方诸月底泉,更升爟火桂梢烟。熉黄幄坐明金炬,太紫虚皇下碧天。玉路旋常龙十二,绣衣卤簿虎三千。万人随驾还阊阖,看夺金鸡雪柳边。

澹虑栖幽境,闲将水石邻。信衣传往祖。禅语示来人。晚屋茶烟细,晴轩岳翠匀。相怀独南望,林木又经春。

冈原草木秀,溪谷云霞媚。君笔谁所传,独解吐和气。

云作岩扉风自关,清阴半壑树中间。傍厢更著茅亭好,放入西南一面山。

半夜谁传无尽灯,黄梅席上许卢能。虚明自照非心力,分付丛林了事僧。

绿杨阴下。短帽轻衫行信马。过尽春风。踏尽青青打尽红。舞鸾歌凤。人面湖光红影动。醉眼归时。人在朱楼曲角西。

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

杜甫在时贪入蜀,孟郊生处却归秦。如今始会麻姑意,借问山川与后人。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江上送行潮汛小,舡头回首夕阳多。人生有几柳如此,客思不禁花奈何。

泉山南望海之滨,家乐文儒里富仁。弦诵多于邹鲁俗,绮罗不减蜀吴春。怀章近辍枢廷杰,制锦重纡学馆人。岂独光荣生邑里,须知美化浃瓯闽。

青楼枕路隅,壁甃复椒涂。晚梦通帘柙,春寒逼酒垆。解吟怜芍药,难见恨菖蒲。试问年多少,邻姬亦姓胡。

红日迟迟,虚郎转影,槐阴迤逦西斜。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谩绕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业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洞天春暖碧桃芳,瑶草金芝满路香。吹彻玉箫天似水,笑骑黄鹤过扶桑。

江城秋色净堪怜,翠柳鸣蜩锁断烟。南国新凉歌《白苎》,西湖夜雨落红莲。美人寂寞空愁暮,华发凋零不待年。莫去倚阑添怅望,夕阳多在小楼前。

梅黄初过雨,麦实已登秋。避暑多佳赏,皇欢奉豫游。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始愿今如此,前途复若何。无媒献词赋,生事日蹉跎。不遇张华识,空悲甯戚歌。故山归梦远,新岁客愁多。刷羽思乔木,登龙恨失波。散才非世用,回首谢云萝。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

旦夕人语喧,汎舟北城曲。十里望禅刹,飘若尘外躅。是日秋宇高,清辉澹晨旭。林风唱残蜩,泽稗下饥鹄。野实迎露黄,川芜傲霜绿。循涯得微径,捨楫步幽麓。佛寺讶靓深,僧庐互重複。山气导真想,天香洗烦欲。嗟余秉微尚,丘壑返初服。失计蹈尘嚣,虚名玷缨毂。妄排金马门,谬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